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崇福寺不会忘记的一个人
●徐永红
文章字数:1341
  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这是件好事儿啊。由此我想起了为朔县(今朔城区)文物普查作出巨大贡献的“王魔”——王继声老前辈。
  据《朔州市朔城区志》记载:王继声(1918——1973),忻州市保德县人。民国25年(1936)参加革命工作,为地下联络员,身份为县城小学国文教员,后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晋察冀边区和朔县民众教育馆工作。1950年调崇福寺负责文物工作,敬业守职,事迹感人。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他背着背篼,徒步走遍朔城区二百多个山庄窝铺,对域内文物进行普查,摸清了文物的基本状况,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文物,并竖立文物保护标志碑1通。1950年到1966年征集文物4000余件,登记的钟有154口。
  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文物考查并不像现在的文物考查工作这样细致严密,当时只有开始时间(1956年2月),没有结束时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在当时考查条件相当艰难的情况下,王继声老前辈只身一人背着背篼,徒步走遍全区二百多个山庄窝铺,对域内文物进行普查,摸清了文物的基本状况……这在全国文物考查工作上堪称是一个壮举,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由于他对文物普查及保护等工作达到了忘我、着魔的境地,因此被当地群众戏称为“王魔”。久而久之,“王魔”竟取代了他的本名。
  为了调查王继声老前辈的光辉人生,我先后走访了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海老师、理事雷云贵老师,崇福寺文管所研究员孙学瑞老师,曾为王继声前辈修缮崇福寺帮忙的郭忠先生,王继声前辈的女儿王西霞大姐,还有一位是利民镇的村民,当时未作书面记录,现在已经想不起他的姓名,实在抱憾。我当时还准备去王继声前辈的家乡保德进行走访,为了准备更为充分,我在网上找到在保德文化界小有名气的朋友袁保民,让他代我了解王继声前辈在保德的情况,遗憾的是,尽管袁保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还是一无所获——保德县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家乡还出来这么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老红军。为此,我只好作罢保德之行。
  好在高海老师当时向我伸出了巨大的援助之手,他向我提供了王继声老前辈生前留下的五部手记,加之上述各位老师、先生、朋友给我提供的口头或文字资料,这让我得以对王继声前辈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我撰写《文物“王魔”——王继声传》的书稿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理写作,我终于完成了这部16万字的书稿。现在,当我听到国务院决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消息时,王继声老前辈的身影已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跋山涉水历经艰难的身影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敢保护崇福寺的壮举令人万分景仰。
  不过,令人叹息的是,朔州大地上又有几个人知道王继声老前辈呢?当我去崇福寺和马邑博物馆进行了解时,我发现那里的工作人员对王继声老前辈竟然知之甚少。问及身边的普通市民,对王继声老前辈知道的更是寥若晨星。
  2009年,马邑博物馆始建。馆内展出文物780件,王继声当年收集的文物就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诸如张浩的祖上张炜所著的《增补三字经》;一件木雕版文物;千佛石塔塔刹(复制品)……都在其中,为朔州人普及文物知识打开了一扇精彩的大门。可是,当人们欣赏这些文物的时候,又有谁知道这些无价之宝是王继声老前辈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呢?
  王继声老前辈的名字虽然只留在地方志的史料中,委实有些让人遗憾,但我相信,崇福寺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