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池茂花新闻写作密码
文章字数:3412
□张元欣
拜读《池茂花——新华社记者池茂花的新闻人生》一书,收获满满。池茂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此书共三卷本1837页,收录了池茂花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来的部分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新闻精品佳作,郭超人、范敬宜、马明等人为之作序,穆青、李立功、王茂林、李尚志、何平等人为之赏评,更使得此书锦上添花、互映生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无处不在,但真正的新闻精品佳作却难能可贵。池茂花的这些新闻精品佳作,体现了他在新闻事业方面的理想追求,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读者的检验、专家学者的检验。
一、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政治的高度
高站位才有高创意,思想高度是新闻作品的力量之基。
池茂花曾说过,“创作新闻精品佳作,要有政治觉悟和战略眼光,要具备全局性思维、前瞻性视角和战略性思考。”全局性思维,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报道新闻时,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将具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置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中考量。前瞻性视角,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在报道新闻时,要能够预见事物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社会潮流。战略性思考,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国家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在报道新闻时,要能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事件的深层次意义,精准反映社会现象,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尤其是报道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山西考察时的报道,都是全局性思维、前瞻性视角和战略性思考有机结合的典范。
二、创作新闻精品,要有社会的深度
社会的深度,包含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矛盾以及文化的积淀,是新闻创作的富矿。
池茂花常说:“当记者容易,当好记者难。新闻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背后通常有错综复杂的系统,蕴含深厚的历史渊源、复杂的社会背景,好记者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从纷繁复杂中发现规律。”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如:《“大锅饭”停灶以后》《门楼的变迁》《悄悄逝去的烧土场》《并州古城寻醋香》《绿染三关》《山西党代会“约法九章”正会风》《人大代表呼呼:保护好延安、太行山革命旧址》《人大代表呼吁:不要让额济的绿洲成为第二个古楼兰》《应把大同市建成带动中西部经济起飞的重点产业区》《左云县推出全国第一个县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通过多维度研究,深入到了社会的肌理中,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揭示新闻事件表象下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敏锐地洞察时代的精髓,提升了新闻报道深度,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时代的宽度
每个时代都孕育着独特的话题与热点,这些话题与热点包含着无数的故事、事件和人物,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广阔图景。新闻,作为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应当把握时代的宽度,以宏阔的视野,精准记录这个时代的真实脉搏,捕捉时代的多元话题,展现时代的丰富内涵。
分析池茂花的新闻作品,如:《创造条件缩小东西部差距》《内蒙古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基诺人的欢歌》《傣寨傍晚静悄悄》《开辟振兴陇上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太阳岛上寻野趣》《大同四名科技人员各得成果转让费十一万》《老区人民的喜悦》《十八尊罗汉头像回归》《皮毛匠修筑绿色长城》等,我们发现,池茂花的新闻实践,特别有时代的宽度,总是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当下,捕捉多元话题,全面观察并真实展现这个多维的世界,从科技创新到环境保护,从地域差异、行业变迁演进,到社会群体故事,都在他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构建了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图景和全面深刻的独特风貌。
四、创作新闻精品,要有历史的厚度
历史是一面宝贵的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过去、洞察现在、预见未来。历史总是与现实相互交织,影响着当下的事件和发展。新闻报道不仅要关注当下的事件,还要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
在池茂花的新闻创作征途上,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新闻报道,占有很大比例。如:《曙猿化石研究表明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尧舜古城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提前千年》《探访殷墟甲骨文发现地》《贾兰坡半世情缘在山西》《中国挽救世界最高古木塔》《我国是套印技术发源地》《山西发现原始人创作彩绘岩画为迄今中国所见最古老龙文化》《围棋发源于山西陵川县》《万人坑是日军罪行的铁证》等新闻作品,通过报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和人物,关注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事件或人物,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激发对历史事件和当前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升公众的历史意识,促进社会的反思与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五、创作新闻精品,要有人性的温度
优秀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还要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展现他们的情感、挣扎和希望,透露出的对人性的理解和同情,体现人性的温度,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总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走近采访对象,走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想念老焦》《为了44名矿工的生命》《战斗英雄王福晚年生活艰难》《斯诺笔下的“山西娃娃”已是古稀老人》《当代花木兰——王九焕》《父亲代省长,儿子下矿井》《拉骆驼的女人》《媳妇改嫁带公公》《断臂夺“金牌”,无手写人生》等,这些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充盈着人性的温度,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故事,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坚韧,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让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与温暖,引导读者以更加乐观、更加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六、创作新闻精品,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监督力度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桥梁,是媒体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池茂花常说:“做一个优秀记者,第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其次是才华。对记者而言,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人命关天,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应选择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担当。”
在池茂花新闻创作过程中,有很多作品属于舆论监督的精品力作。如:《山西雁北地区排盐改碱工程因官僚主义造成惊人浪费》《洪水中30多名村民抢救儿童可敬,围观者讨价不救落水青年可恨》《艺术瑰宝云冈石窟损毁严重》《丁村文化遗址破坏惨重濒临消失》《山西灵丘县申岭村“穷在哪里”》《医生忙着打麻将,孩子死在病床上》《人类最早用火遗址西侯度遗址亟需保护》《国有店过年,个体户赚钱》等。在报道这些新闻时,池茂花总是保持客观立场,坚守事实真实底线,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揭露不公和不正之风,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七、创作新闻精品,要有大国工匠的精度
池茂花在新闻创作的道路上,一直秉持工匠精神。
池茂花常说:“记者工作不是轻松的工作,考验的是一个记者的全面能力。写新闻是门手艺活,要有新闻理想,也要有好的手艺。好稿子是改出来的,好故事是磨出来的,好记者是拼出来的。”
池茂花在新闻创作过程中,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深入第一线,“在现场”调查研究,以严谨态度、精湛技艺和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对每一个新闻细节进行严格核实确认,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可靠;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像工匠打磨产品一样,精心雕琢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使新闻语言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不仅报道表面现象,更注重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如:《唐跃志父子七人同在井下建功立业》《“白衣天使”不白行医》《震中堡垒——来自大同灾区的报告》《省委书记和灾民过年》《县长“入狱”断冤案,发奋著书论“治安”》《“五朵金花”爱情献矿工》《我的画是为鼓舞人民的——访著名版画家力群》等,就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新闻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池茂花常说:“记者这个行当,有毁有誉,我自信对得起所赋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身上的这个证件。”从池茂花的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新闻事业的坚定信仰。他把新闻职业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尊重。在我心目中,他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新闻界的楷模。
(作者系山西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山西广播电视台专家委员会委员)
拜读《池茂花——新华社记者池茂花的新闻人生》一书,收获满满。池茂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此书共三卷本1837页,收录了池茂花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来的部分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新闻精品佳作,郭超人、范敬宜、马明等人为之作序,穆青、李立功、王茂林、李尚志、何平等人为之赏评,更使得此书锦上添花、互映生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无处不在,但真正的新闻精品佳作却难能可贵。池茂花的这些新闻精品佳作,体现了他在新闻事业方面的理想追求,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读者的检验、专家学者的检验。
一、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政治的高度
高站位才有高创意,思想高度是新闻作品的力量之基。
池茂花曾说过,“创作新闻精品佳作,要有政治觉悟和战略眼光,要具备全局性思维、前瞻性视角和战略性思考。”全局性思维,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报道新闻时,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将具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置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中考量。前瞻性视角,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在报道新闻时,要能够预见事物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社会潮流。战略性思考,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国家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在报道新闻时,要能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事件的深层次意义,精准反映社会现象,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尤其是报道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山西考察时的报道,都是全局性思维、前瞻性视角和战略性思考有机结合的典范。
二、创作新闻精品,要有社会的深度
社会的深度,包含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矛盾以及文化的积淀,是新闻创作的富矿。
池茂花常说:“当记者容易,当好记者难。新闻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背后通常有错综复杂的系统,蕴含深厚的历史渊源、复杂的社会背景,好记者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从纷繁复杂中发现规律。”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如:《“大锅饭”停灶以后》《门楼的变迁》《悄悄逝去的烧土场》《并州古城寻醋香》《绿染三关》《山西党代会“约法九章”正会风》《人大代表呼呼:保护好延安、太行山革命旧址》《人大代表呼吁:不要让额济的绿洲成为第二个古楼兰》《应把大同市建成带动中西部经济起飞的重点产业区》《左云县推出全国第一个县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通过多维度研究,深入到了社会的肌理中,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揭示新闻事件表象下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敏锐地洞察时代的精髓,提升了新闻报道深度,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时代的宽度
每个时代都孕育着独特的话题与热点,这些话题与热点包含着无数的故事、事件和人物,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广阔图景。新闻,作为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应当把握时代的宽度,以宏阔的视野,精准记录这个时代的真实脉搏,捕捉时代的多元话题,展现时代的丰富内涵。
分析池茂花的新闻作品,如:《创造条件缩小东西部差距》《内蒙古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基诺人的欢歌》《傣寨傍晚静悄悄》《开辟振兴陇上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太阳岛上寻野趣》《大同四名科技人员各得成果转让费十一万》《老区人民的喜悦》《十八尊罗汉头像回归》《皮毛匠修筑绿色长城》等,我们发现,池茂花的新闻实践,特别有时代的宽度,总是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当下,捕捉多元话题,全面观察并真实展现这个多维的世界,从科技创新到环境保护,从地域差异、行业变迁演进,到社会群体故事,都在他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构建了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图景和全面深刻的独特风貌。
四、创作新闻精品,要有历史的厚度
历史是一面宝贵的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过去、洞察现在、预见未来。历史总是与现实相互交织,影响着当下的事件和发展。新闻报道不仅要关注当下的事件,还要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
在池茂花的新闻创作征途上,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新闻报道,占有很大比例。如:《曙猿化石研究表明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尧舜古城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提前千年》《探访殷墟甲骨文发现地》《贾兰坡半世情缘在山西》《中国挽救世界最高古木塔》《我国是套印技术发源地》《山西发现原始人创作彩绘岩画为迄今中国所见最古老龙文化》《围棋发源于山西陵川县》《万人坑是日军罪行的铁证》等新闻作品,通过报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和人物,关注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事件或人物,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激发对历史事件和当前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升公众的历史意识,促进社会的反思与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五、创作新闻精品,要有人性的温度
优秀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还要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展现他们的情感、挣扎和希望,透露出的对人性的理解和同情,体现人性的温度,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总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走近采访对象,走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想念老焦》《为了44名矿工的生命》《战斗英雄王福晚年生活艰难》《斯诺笔下的“山西娃娃”已是古稀老人》《当代花木兰——王九焕》《父亲代省长,儿子下矿井》《拉骆驼的女人》《媳妇改嫁带公公》《断臂夺“金牌”,无手写人生》等,这些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充盈着人性的温度,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故事,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坚韧,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让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与温暖,引导读者以更加乐观、更加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六、创作新闻精品,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监督力度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桥梁,是媒体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池茂花常说:“做一个优秀记者,第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其次是才华。对记者而言,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人命关天,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应选择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担当。”
在池茂花新闻创作过程中,有很多作品属于舆论监督的精品力作。如:《山西雁北地区排盐改碱工程因官僚主义造成惊人浪费》《洪水中30多名村民抢救儿童可敬,围观者讨价不救落水青年可恨》《艺术瑰宝云冈石窟损毁严重》《丁村文化遗址破坏惨重濒临消失》《山西灵丘县申岭村“穷在哪里”》《医生忙着打麻将,孩子死在病床上》《人类最早用火遗址西侯度遗址亟需保护》《国有店过年,个体户赚钱》等。在报道这些新闻时,池茂花总是保持客观立场,坚守事实真实底线,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揭露不公和不正之风,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七、创作新闻精品,要有大国工匠的精度
池茂花在新闻创作的道路上,一直秉持工匠精神。
池茂花常说:“记者工作不是轻松的工作,考验的是一个记者的全面能力。写新闻是门手艺活,要有新闻理想,也要有好的手艺。好稿子是改出来的,好故事是磨出来的,好记者是拼出来的。”
池茂花在新闻创作过程中,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深入第一线,“在现场”调查研究,以严谨态度、精湛技艺和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对每一个新闻细节进行严格核实确认,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可靠;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像工匠打磨产品一样,精心雕琢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使新闻语言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每创作一个作品,必然不仅报道表面现象,更注重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
池茂花的许多新闻作品,如:《唐跃志父子七人同在井下建功立业》《“白衣天使”不白行医》《震中堡垒——来自大同灾区的报告》《省委书记和灾民过年》《县长“入狱”断冤案,发奋著书论“治安”》《“五朵金花”爱情献矿工》《我的画是为鼓舞人民的——访著名版画家力群》等,就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新闻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池茂花常说:“记者这个行当,有毁有誉,我自信对得起所赋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身上的这个证件。”从池茂花的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新闻事业的坚定信仰。他把新闻职业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尊重。在我心目中,他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新闻界的楷模。
(作者系山西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山西广播电视台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