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线上线下 做优服务
朔城区人民法院多举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文章字数:1521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 通讯员 李荣霞)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朔城区人民法院多措并举,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线上线下,做优服务。坚持一次告知,首问负责,在立案窗口张贴《立案材料一次性告知书》;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尽量做到让当事人进一次门、跑一次腿、办一次事;对于网上立案及跨域立案未成功的案件,明确告知未审核通过原因及需补充的证据材料。加强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周到的专业解释展示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大力推广线上、线下就近多渠道立案方式,对前来窗口进行现场立案的当事人,如符合立案条件并有调解意向的,及时转入诉前调解室进行处理;若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经法官释明后做到当场审核、当场立案。在立案大厅增设自助电脑、打印机、文书填写模板指导等,导诉台配备导诉员,专门负责解答当事人尤其是异地企业关于网上立案的相关问题。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进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减少当事人诉累。
  优化管理,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立案庭组建速裁团队,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等组成,根据案件性质、标的、复杂程度等进行团队研讨,对于案情简单、标的额不大、可以调解或者速裁的案件,由速裁团队快速审结,平均审理期限不超30天;对于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组织民事、综合团队集体研讨,严格按照案件流转机制将案件快速排期开庭审结。进一步优化审判管理流程。制定出台一系列案件流转制度,如《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办法》,规定案件网上分类流程、划分标准、二次分配适用程序、审批程序、适用范围等,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案件随机分类,保证案件分配公平公正。进一步强化产权司法保护。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具有管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基层人民法院,朔城区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针对三大类知识产权案件的范围、审判程序、审判组织、协调机制、调研和信息报送、大案要案报告制度提出总体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努力打造“专业案件+专业人员+专门办理”的审判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加快形成“1+1+1>3”的审判新合力。
  利剑出击,全面护航。坚持问题导向,深度参与全省法院“三晋执行利剑”集中攻坚行动。多次进行现场调查和个别约谈,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举行集中发放案款活动等。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和方式,对于能够“活封”的财产,尽量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能物尽其用。制定了《关于建立执行约谈机制的实施办法》《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法院健全联动执行和惩戒机制的实施办法》,加强了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也加强了法院与公安等其他单位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执行效率。持续加大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综合采取司法拘留、追加被执行人、设立院长接待日、发布限制消费令、设立失信被执行人制度、建立多部门执行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等措施,切实提升执行质效,杜绝“法律白条”,维护司法权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媒体融合,精准普法。采取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朔城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动态、经验做法,讲好法治故事,提升城市吸引力。用好传统媒介,印制立案流程、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智慧法院建设、防诈知识宣传、执行制度及相关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宣传资料,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在指定场所、特殊节点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指导群众关于立案、审判、执行的流程,向企业进行普法宣传,并利用进商圈、进企业等机会对法律知识进行现场答疑,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联合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通畅的诉讼渠道和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