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仙鹤芭蕉纹镜:
镜中千秋和谐共生
文章字数:404
  本报讯(记者刘磊 李妍 闫红祥)1987年在朔城区西影寺村金代墓出土的仙鹤芭蕉纹镜,古朴大方,构图新颖,为金代铜镜中之佳品。
  铜镜,作为古代梳妆照容的器具,不仅有着实用功能,更是时代审美、工艺技术与文化信仰的集中体现。在青铜器时代,先民们利用铜的延展性和光泽度,开始尝试制作铜镜,其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追求自我形象的审视与美化,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仙鹤芭蕉纹镜是一枚直径20.6厘米的金代圆形铜镜,不仅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更是金代社会风貌与审美趣味的缩影。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镜面上,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山石左侧,阔叶芭蕉摇曳生姿,右侧翠竹挺拔,右下流水潺潺,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而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六只仙鹤,它们或悠然站立,或振翅欲飞,穿梭于芭蕉竹林之间,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和谐共生的画面。
  六只仙鹤寓意着“六合同春”,不仅是对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更是金代人民内心深处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