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朔城区神头镇
稻香蟹肥好丰年 乡村振兴增底气
文章字数:658
  本报讯(记者 丰慧 张一波 朱怡)秋风起,蟹黄肥。眼下,正是螃蟹的最佳食用期,朔城区神头镇的稻田蟹长势肥美,拉开了节日市场销售大幕。
  在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内,金黄色的稻田与肥美的河蟹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养殖大户石云宝正带领工人们忙碌地捕捞着螃蟹,准备供应市场。据石云宝介绍,稻田蟹的最佳收获期就在中秋节前后,此时的螃蟹体肥爪壮,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非常好,一天能卖出五六百斤。市民郄俊妮是这里的常客,她表示去年购买的稻田蟹味道极佳,蟹黄丰富,因此今年早早就来购买,生怕错过这一美味。
  石云宝的稻田蟹之所以抢手,不仅仅是他的养殖技术好,还得益于当地的神头泉水。神头泉属于岩溶泉群,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4℃左右,对于种植水稻和养殖稻蟹都是非常优质的水源,养出的稻蟹个大肥美、味道鲜甜。石云宝养殖稻蟹已经有4个年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精进,养殖面积也逐渐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如今的300亩,稻蟹产量和效益十分可观。今年,他投入了4000多斤蟹苗,预计成品稻蟹产量可达七八千斤左右。自投放市场以来,销量一直非常可观,短短几天内就已售出近1500斤,销路好,供不应求,明年要扩大养殖面积。
  河蟹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为河蟹提供遮蔽场所和食物,稻蟹互生互利,不仅提高了水稻质量,河蟹也更加肥美,使农田产生最佳综合效益。如今,在石云宝的带动下,神头镇的“稻蟹共生”产业“一路向阳”。“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成为神头镇农户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也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