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筑巢引凤生机勃发
——建市三十五周年发展看朔州之招商引资篇
文章字数:3286

  记者符烨邦
  35年,既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奋斗的印记。
  35年来,朔州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以“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招商引资领域改革,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思路举措,招商工作质效持续提升,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发展走向成熟的华丽转身后,已经成为朔州发展浪潮中的生力军。
  萌芽:外商投资“最好的招牌”
  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比作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那么招商引资就是其加速飞奔的引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从此开放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资源富集区,当时的朔县、平鲁受到了党中央的重点关注。邓小平同志亲自邀请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投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
  1987年9月10日,安太堡露天煤矿以三年准备、两年建成的“平朔速度”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首家最大的中美合作经营的露天煤矿。自此,塞上大地掀开了浓墨重彩的“外资引进篇章”。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不到两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朔州市。直到现在,朔州很多领导和群众都有一个共识,“朔州因煤而兴,因煤而建。”
  随着露天煤矿的发展,朔州市区忙碌的工人和车辆也越来越多,公路、铁路、供水、通电、通信、住宅等项目“遍地开花”。平朔在做好能源保供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了煤基固废处理、生态复垦等产业,助力与朔州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据统计,建市后的20年,中煤平朔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14亿元,出口创汇48.3亿美元,累计上缴各类税费172.88亿元。
  35年“弹指而过”,“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故事仍在延续。中煤平朔集团目前已经发展为拥有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3座,现代化井工矿5座,4条铁路专用线总运输能力达1亿吨的大型企业。以平朔为“龙头”,借开放发展的东风,朔州利用外资领域越来越宽,引“凤”之门越开越大,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1992年10月,神头第二发电厂由捷克生产的5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入使用,成为当时山西省最大的发电机组。
  1993年5月,朔城区陶瓷厂和意大利唯高工业公司合资经营的企业——山西朔唯陶瓷有限公司试车。该公司是当时朔州市地方和外商投资合营的最大合资企业。
  2000年6月,中法合资企业朔州亚麻厂二期工程奠基开工。公司准备在一期的基础上投资900多万美元扩大再生产。
  2006年3月,新加坡企业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落地应县。经过多年的发展摇身成为我省一家拥有78个产品种类的大型乳制品加工生产企业。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但朔州招商引资史上一直有他们的一页。而另外一些在磨砺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则有力地促进了内外资企业在技术、资金、生产、销售等环节全方位合作,为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支撑。
  成长:见证项目强势扩容
  2001年,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循环带来了新机遇。着眼新形势,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健全完善招商体制机制,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经济发展进入了上升阶段。
  2004年2月,农历新年伊始,朔州市召开全市“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发出了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动员令。同日,正式成立朔州市招商引资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决定》和《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是朔州第一次把招商引资置于独立重要工作来抓。
  此后,随着机构改革延伸推进,2019年,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成立,继续负责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如今,市促投局挂牌5年,机构设置更加完善。在新征程的号角下,招商引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未来。35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助力经济腾飞发展作为共识,集中力量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构和十大产业招商组,每逢重大招商活动、重大投资项目、重要投资客商都亲自带队参加、亲自参与接待、亲自洽谈协调,多次深入香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招商的良好局面。注重顶层设计,前后制定出台了《朔州市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朔州市招商引资“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意见》《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等数十个文件,为招商工作提供了遵循。
  与此同时,开展招商大使评选工作,建立朔州籍在外人才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联络在外发展优秀人才,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热情。制作了《朔州市招商引资宣传片》《朔州市招商地图》《朔州市投资指南》,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朔州“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企业开始了解朔州、走进朔州,一次次刷新招商引资“强度”。
  1998年3月,由浙江温州人潘伯秋投资、总占地面积1.338万平方米的朔州商贸城正式开业。开业当日,300多个商铺全部被承租。
  2004年2月,香港豪德集团与朔城区签订合同,出资5亿元新建晋北大型综合批发零售市场。
  2012年10月,首届晋商大会朔城区招商引资项目——义乌国际商品城正式开业。
  2023年7月,全球500强企业三一集团旗下三一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落地平鲁区,项目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能5GW单晶硅拉棒,年产值22亿元,年税收贡献3亿元……
  这些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据统计,仅“十三五”期间,朔州市共举办招商引资活动20余场,接待外来投资考察200多批次,外出考察企业180多家,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98个,总投资6411.12亿元。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9003万美元。
  提升:开启招商引资“新纪元”
  招商引资,促进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进入新时代,朔州不断地转变思维、创优环境,因地制宜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招商新路径。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举办了多期招商引资业务专题培训会、培训班、投资大讲堂,通过培训招商人员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和真抓实干能力。加强与省三大招商局的战略合作,签订了促进朔州市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招商联络处,派出精干队伍,到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实践锻炼、上门招商,把目标对准大企业、大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开始,深圳朔州商会、北京企业商会、上海朔州商会相继成立,这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异地商会的成立,可以有效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有助于涵养优质客源,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市投资促进局办公室主任韩利辉介绍,异地商会成立后,招商引资经验丰富的人员不仅能充当驻外招商主力军,还能加大我市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从小分队招商到成立异地商会,这是我市招商引资方式的再一次创新,而不是首次创新。30多年来,我市摒弃了以往“粗放招商”“笼统招商”的招商模式,发展出政府招商、小分队招商、情谊招商、专业镇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赛事招商、网络招商等集约、特色招商方式,招商引资的形式更活、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我市还重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招商的竞争力,发展招商成为生产力。
  市、县两级招商部门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帮扶,变等待服务为上门服务、靠前服务。集成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积极解决招商引资企业难题,帮助企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注册登记和审批业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能够解决的,立马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详细列出时间表,按时反馈进展情况,力争早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或因客观原因解决不了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确保诉求办理形成闭环……”这便是朔州对企业家们最真诚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承诺。
  一系列周到、及时、细致的服务措施,让一大批来朔投资兴业的客商感受到了朔州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在朔州增资扩能,形成了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三者的“良性循环”。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起步、发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见证并助力着朔州的点点滴滴和翻天覆地变化。未来,招商引资这条大道,将进一步引领朔州人民阔步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