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才聚朔州 朔展其才
——建市三十五周年发展看朔州之人才篇
文章字数:3812

  记者李晶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朔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成立初始,朔州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各方英才而用之。从上世纪90年代煤炭、电力等能源企业引进专业对口大学生,到本世纪以后,教育、医疗、农业、工业、文旅等多领域不拘一格引才用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政策一以贯之,人才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互动,35年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集聚史。
  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
  1989年元月,朔州市正式成立,成立初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各行各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朔州市坚持“以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振兴”方针,认真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大胆冲破传统体制对人才的束缚,推出一系列创新人才政策,吸引有志青年来此施展才华。
  1991年7月,21岁的高建国来到朔州电力公司成为一名检修工,在变电检修工区工作整整十年,期间,他与同事坚守电力生产一线,扎实工作,潜心学习钻研业务。
  每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他便想如何改进设备来解决问题。他和同事们边想边做,在实践中不断改造发明机械设备,最后获得省公司认可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公司大力支持高建国等人创造发明,帮助他成立“高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支持。
  高建国在公司的精心培育中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获得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安全卫士、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团队取得30余项国家专利。团队中人才辈出,庞新春被评为国网优秀专家人才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朱丹入选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首届十大“晋电工匠”;史晓飞取得15项专利并获得山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各级劳模15人、专家工匠12人、专业培训师5人。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为了更好激发职工创新创业热情,制定完整的岗位培训、考核办法,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和省、部先进模范,职工素质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朔州地区供电安全。
  高建国是朔州建市初期众多参与建设的技能人才之一,正是成千上万怀揣学识和梦想的青年人加入城市建设,才有朔州如今塞上绿都的美誉,全市生产原煤产量、发电量、外送电量连续多年在全省均排名靠前,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保障了全国能源稳定供应。
  城市快速发展,朔州市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到1998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90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42人,中级技术职称5075人,全市教师队伍发展到14511人,覆盖全市各类学校1981所。在1999年建市十周年之际,全市卫技人员达到6481名,比建市初增长了94%。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短短十年之内,一座文明、开放、发达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初具规模,朔州成为广大青年向往的干事创业热土。
  以兴教为重,以尊师为荣
  2000年朔州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重视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鼓励人才为朔州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进入新世纪的朔州,以党管人才为统领,进一步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用好用活人才为落脚点,带动人才工作整体提升。
  2002年9月,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赵有芳,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进入怀仁一中任教。从此赵有芳以校为家,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提升教学技能,很快便从众多教师中崭露头角。
  20载从教生涯,赵有芳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往全国各大高校,她也逐渐成长为受家长学生信赖、同行赞誉的优秀教师。赵有芳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朔州市教学能手”“朔州市最美教师”等省、市荣誉称号。
  赵有芳的成长不是偶然现象,这与怀仁市尊师尊教的传统密不可分。多年来,怀仁市以优质教育闻名晋北乃至全国,秉持“以文滋德、务实兴教”的发展理念,以兴教为重,以尊师为荣,不断打造时代教育传奇。
  放眼整个朔州,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人才工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教育人才“引、用、育、管”等方面深化研究、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换档升级、提质增效,着力培养扎根朔州大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加强教育人才工作,朔州市印发了《关于推进朔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人才工作配套政策,规范教师招聘全流程环节,健全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截至2023年11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共31887名,其中硕士学历933人,本科学历15417人(不含专科学校及在朔本科学校),为人才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自建市以来,朔州市荣获国家部委表彰的模范教师41名、山西省特级教师54名、正高级职称教师17名,他们引领全市教育不断迈入新台阶。
  一入雁门关,便是朔州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山西省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作为省内重要能源城市的朔州,奋力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朔州市提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并于次年5月出台《朔州市“十四五”科技和人才创新战略规划》,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一入雁门关,便是朔州人。这是2021年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8名成员到朔州工作后的共同心声。这八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均来自山西省重点医院的医学博士,他们来到朔州发挥专业所长,传技术带队伍,积极开展医学研究、为民义诊等活动,为推动朔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胡昌辰博士是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也是朔州“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队长,2021年挂职到朔州市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胡昌辰深入调研医院发展情况,定期出诊开展手术。经他治疗过的患者高兴地说:“没想到在朔州家门口就享受到省城专家的医疗服务,治疗效果非常好。”
  胡昌辰来朔工作后发现,该地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科研课题申报意识,于是他狠抓短板,指导该院医护人员申报9个科研项目成功立项,他也成功获得科研课题立项,打破了朔州市没有省卫健委医疗科研项目的历史。胡昌辰组织博士团8名队员巡回义诊上门为广大朔州群众服务,走遍了朔州的六区县,受到群众好评,获得了“塞上英才”团队称号。
  “一年的时间,我对这里有了深厚感情!”谈及一年的挂职经历,胡昌辰说:“通过基层锻炼,能够为朔州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十分欣慰。希望能为朔州和省城搭起医疗服务的桥梁,让朔州人民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在一年多时间里,以胡昌辰博士带队的博士服务团共开展门诊、临床、会诊等各类医疗服务41440人次,各类手术60余台次,牵头开展课题研究10项,牵头对接合作高校(医院、企业、科研机构等)21所,协助建设各类基地、平台、工作站23个,有效提升了朔州市医疗卫生水平。
  朔州市以中央和省委选派科技博士服务团来朔挂职为契机,推动博士团扎根朔州、服务朔州。至今为止已有连续三批共计20名科技博士团成员来朔挂职服务。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在科研、医学、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朔州市提供智力支持。
  以诚相许,以诚相待。为了更好服务科技博士团,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朔州市出台《朔州市创新人才发展25条(试行)》,创新服务模式,加大保障力度,搭建多样化人才发展平台,促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携手谱新篇,合作谋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委大力推动山西省与全国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促进人才共享、互利共赢。朔州市落实省委要求,扎实开展省校合作工作,激发人才活力。
  2024年5月,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成都专场活动现场,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向成都优秀学子集中介绍人才引进岗位和政策,以及朔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发展环境等情况,传递出转型发展中的朔州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
  来自朔城区的硕士研究生尹占宇专程过来参加宣介活动,感受到了家乡人的亲切和热忱。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活动热烈隆重,规模宏大,体现了朔州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殷殷热情。”
  “人到山西好风光”招才引智推介会是省校合作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朔州市主要领导带队赴全国知名高校宣介朔州招才引智政策和对接产业项目,积极打造“塞上绿都·才聚朔州”引才品牌,同时积极发挥校友招商引才和智库合作基地作用,推进朔州劳务品牌和特优农产品入高校,让在外求学的朔州学子吃上家乡特产。
  省校合作,成果丰硕。朔州市2023年先后开展招才引智专场推介活动30多次,引进特聘专家、博士80多人,邀请20多所高校领导莅朔开展“深化省校合作,共促人才兴朔”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全面动员,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80余场次,15名市县党政正职、230多名企业家入校对接,达成合作项目105个。
  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时发力,市委组织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训活动,持续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2024年累计发布2833个岗位,共接收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619名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活动。“塞上绿都·才聚朔州”人才品牌更加响亮。
  朔州市将持续把深化省校合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重点建设省校合作“12大基地”,在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促进互利共赢。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190人;技能人才24.22万人,高技能人才9.25万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195名……广袤大地,人才活力不断迸发!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朔州市将牢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更多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奏响人才兴朔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