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的科技力量
文章字数:1362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顾天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如何加强慢性病全程管理?在10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科技”一词被频频提起。
“慢性病防控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发挥基层作用是重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表示,要应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赋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基层体系作用。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大数据如何赋能基层慢病管理?中国疾控中心利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构建起全国重点慢性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对全国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病进行从疾病监测、随访管理、质量控制到评估分析全流程的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在全国多地,科技力量正不断助力慢性病早筛关口前移,帮助居民主动进行健康管理。重庆市南岸区建成投用互联互通的慢性病监测与重点慢性病筛查干预平台,实施“一人一码一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向居民开放自助查询;浙江省宁波市建设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医疗大模型,推出疾病筛查模型、健康画像模型和个性化诊治管方案等数据产品,主动监测筛查58万人次……
与会专家还认为,科技创新是打破慢性病诊疗瓶颈的重要路径,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慢病防治中的价值。
推进糖尿病智慧健康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健康管理手段,推广物联网应用、可穿戴设备;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规范化基层诊疗辅助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印发的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中,对推广健康管理新技术等进行了部署。
“我们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覆盖运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疾病诊断水平。”重庆市南岸区副区长刘露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促进关口前移,提升多种慢性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供助力。
当前体重异常,尤其是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导致多种重大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表示,从基于临床数据的风险评估与干预、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全程健康监测,到基于医疗影像与基因数据的精准管理、基于日常生活数据的人群综合防控,多模态大数据融合与分析可以助力肥胖防控全流程。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88个。“下一步,示范区要进一步提档升级,提升慢性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突出科技创新和引领作用。”沈洪兵说。
从生物大数据研究快速推进,到基因组科学持续进展,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技术融合……科技进步、生命科学的发展正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带来更多可能。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改变生命科学研究范式,加速科学创新。”陈竺介绍,我国已启动2030四大慢病防控重大科技专项,聚焦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有效慢病防控体系的示范推广等,用科技赋能慢性病防控。 新华社北京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如何加强慢性病全程管理?在10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科技”一词被频频提起。
“慢性病防控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发挥基层作用是重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表示,要应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赋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基层体系作用。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大数据如何赋能基层慢病管理?中国疾控中心利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构建起全国重点慢性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对全国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病进行从疾病监测、随访管理、质量控制到评估分析全流程的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在全国多地,科技力量正不断助力慢性病早筛关口前移,帮助居民主动进行健康管理。重庆市南岸区建成投用互联互通的慢性病监测与重点慢性病筛查干预平台,实施“一人一码一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向居民开放自助查询;浙江省宁波市建设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医疗大模型,推出疾病筛查模型、健康画像模型和个性化诊治管方案等数据产品,主动监测筛查58万人次……
与会专家还认为,科技创新是打破慢性病诊疗瓶颈的重要路径,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慢病防治中的价值。
推进糖尿病智慧健康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健康管理手段,推广物联网应用、可穿戴设备;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规范化基层诊疗辅助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印发的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中,对推广健康管理新技术等进行了部署。
“我们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覆盖运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疾病诊断水平。”重庆市南岸区副区长刘露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促进关口前移,提升多种慢性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供助力。
当前体重异常,尤其是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导致多种重大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表示,从基于临床数据的风险评估与干预、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全程健康监测,到基于医疗影像与基因数据的精准管理、基于日常生活数据的人群综合防控,多模态大数据融合与分析可以助力肥胖防控全流程。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88个。“下一步,示范区要进一步提档升级,提升慢性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突出科技创新和引领作用。”沈洪兵说。
从生物大数据研究快速推进,到基因组科学持续进展,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技术融合……科技进步、生命科学的发展正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带来更多可能。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改变生命科学研究范式,加速科学创新。”陈竺介绍,我国已启动2030四大慢病防控重大科技专项,聚焦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有效慢病防控体系的示范推广等,用科技赋能慢性病防控。 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