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蹚出“硒”望路 黄花梁上谷子香
——记市劳动模范、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志龙
文章字数:3193


  文/图 张明王利学刘雅琪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这句古诗,说的是雁门关外的边塞风光,曾经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落后的景象。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有机旱作,让昔日贫瘠的土地变了大模样。
  初夏,山阴县合盛堡乡,黄花梁上,有机旱作农田里的景色是宜人的。
  在朔州市怀仁、应县、山阴之间,有一片东西南北跨度20多里的区域,被称作“黄花梁”。南坡上有山阴县合盛堡乡的五个自然村,听当地的村民说,这里种的香瓜、西瓜、小米特别香甜,而且不打农药,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利用黄花梁坡区土壤硒元素含量达国家标准的24倍特殊地理优势,与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动富硒谷子产业向强、优、精、细方向发展。去年,种植谷子2000亩,全部采用膜下滴灌、膜侧播种、高密度新技术,每亩产量预计达700-800斤。”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志龙在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信心满满地说。
  头雁“带飞”活力倍增
  陈志龙,男,1980年出生,朔州市山阴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农技师。2000年参加工作,2005年担任山阴县泰和牧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2007年兼任山阴县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2016年至今担任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山阴县泰昌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山阴县两座山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总经理。历任山阴县第八、九届政协委员。2014年,被共青团山阴县委员会评为“青年就业创业先进个人”;2018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国粮食经纪人模范个人”;2019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019年被朔州市文明办评为“朔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19年被山西省文明办授予“山西好人”称号;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被朔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2020年朔州市劳动模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陈志龙把准政策、抢抓机遇,积极整合周边经营主体和各类产业集群,牵头成立了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迅速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由经营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走、帮着农民富的企业宗旨,陈志龙整合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晋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从而实现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效能。应用现代先进的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与设备,提高农副产品供给品质,促进养殖业优质高效发展,各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并使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生物有机肥、种植业四者之间形成有机的产业循环链,建立起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集约化现代农业经济循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要素聚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标准化和生态化为一体,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逐步升级,带动农民脱贫奔小康。
  陈志龙大胆创新,整合周边8个村的15000亩土地,收纳社员2000多户,有效促进了基地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作,形成了种养加管全系配套的良性循环体系,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采摘—销售”的内部循环和农牧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依据黄花梁坡区土壤富硒的特点打造出“塞外火山土”和“黄花梁泰和”富硒小米品牌,完成了黄花梁坡区15000亩无公害种植区产地认证;小米富硒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认证,完成土壤矿物化验,完成谷子、小米硒含量测定。“塞外火山土富硒小米”参加了中国公信网中国好小米评选活动,被评选为唯一一个“优秀产品”,被誉为中国最好小米。做大做强“塞外火山土”富硒小杂粮这个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小米产业强县富民能力。
  在陈志龙的带领下,联合社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黄花梁区域富硒区(土壤自然含硒量9.6毫克每千克),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6000亩、苜蓿3000亩、特色经济林1500亩、特色小杂粮2000亩、渗水地膜谷子2000亩和特色瓜果500亩,生产富硒小米650吨,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积极依托山西省农科院数10个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50多位专家教授的技术支撑,建立了晋北有机旱作农业试验区和示范区,试验区面积2000亩,可辐射带动周边5万余亩耕地。涉及农户5000多户,年户均增加收入达3000元以上。2020年9月联合社与朔州市科技局、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黄花梁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基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真正意义上把科技生产力引进到田间地头。
  联合社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2018年、2019年连续两个年度被中华全国总社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塞外火山土”富硒小米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联合社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第八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2019年基地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撒播科技兴农的种子
  传统农业种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化的农业没有科技的支撑是走不下去的,陈志龙深谙此道。
  为了让农户们亲眼看见科学种植的变化,陈志龙建起了“博士工作站”,在这背后还有近两千亩的试验田。“现在我们这里试种了好多品种,还有各个研究所一起给老百姓进行集中展示,从种植到收获不定期举行现场培训,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地里就能看得见成效,也就是我们种植和他们种植区别在哪里、每年秋收产量有什么区别、品质有什么区别、打出来的粮食卖价有什么区别……”
  陈志龙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不光不让自己闲着,也不让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们“闲着”,按他的话讲:“闲着也是闲着,专家和团队也不能面面俱到,与其把知识放在脑袋里存着,不如让他们讲给农户听。”现在,只要专家们一有闲暇,陈志龙就通知乡政府、村“两委”,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普及一下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总结今年有哪些不足、分析一下来年的种植计划以及今年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慢慢的农户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就多了起来。每次讲座结束后,农户们都会拦着专家们“不让走”,就是想再多了解一些农业知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说的就是现在的陈志龙。对于助农帮农,陈志龙的家人起初并不理解他为什么往自己身上揽这些“压力”,直到现在陈志龙自己也不清楚:“他们现在是能理解了,还是已经懒得说我了。”
  做农业是需要情怀的,陈志龙一直这样认为。“农业没有那么大利润,而且周期长、利润薄,但是必须得有人去做。”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这份土生土长的山阴人对家乡农业独有的情怀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位父老乡亲。“把利润尽可能分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得到实惠。”是他一直以来的做事原则。如果别人土地租赁每亩价格是200元,陈志龙可能就是每亩280元。如果这一年收成好,他还会给得更多。他积极组织农户进行农业知识学习,种植前告诉百姓怎么种,收获后复盘全年种植上遇到问题,为农户理清思路并计划来年种植作业安排。有一年,遇到产品流通困难,陈志龙经营的鲜奶业务更是雪上加霜,每天上万斤的奶销不出去,再难,不能难农户,陈志龙为了奶户利益不受损失,自行贷款100万元坚持按原价为奶户们兑付奶款,保证百姓利益不受损……
  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利益留给百姓。问陈志龙是否后悔过,他语气坚定如初:“既然乡亲们认准了我,我就不能辜负他们。”
  谈到未来,陈志龙说,将继续带领联合社及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以富硒谷子种植、富硒牛奶生产、富硒瓜果蔬菜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小杂粮加工、富硒牛奶及奶制品加工、富硒瓜果蔬菜深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产业;以土地共享、瓜果采摘、牧场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垂钓、健康养殖、休闲游乐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推进黄花梁田园综合体建设,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