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 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文章字数:2065
在当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环境中,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工作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一、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提升员工素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激发创新活力。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能够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3、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履行社会责任。
1、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信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保障民生福祉。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关爱困难群体,为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3、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其他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榜样,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三)凝聚员工力量。
1、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弘扬企业精神、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为员工树立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3、促进员工个人成长。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指标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这是软任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较少,导致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2、工作方式缺乏创新。个别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开会、发文件、做宣传展板等简单形式,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样化的平台和渠道,难以吸引员工积极参与。
3、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本应相互促进,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导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企业特色和文化根基。
4、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活动形式不够新颖、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原因,有的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参与热情较低,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培训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遵守职业操守,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培育企业文化。
1、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提炼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指导思想。
2、塑造企业精神。通过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塑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拼搏奉献。
3、完善责任机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充足供应。同时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采用“静态+动态”“定量+变量”模式,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奖罚兑现。
4、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理念渗透和制度牵引,规范员工思想言行,特别是抓实行为养成教育,将文明班组建设纳入重点督办工作,通过日计划、月考评,对文明班组建设实现全程监督指导,推进了班组建设工作常态化、持续化。
(三)创新工作方式。
1、建设企业文化载体。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展厅、举办企业文化活动等方式,丰富企业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2、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制定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不断提升企业文明程度。
3、打造文明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融媒体矩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宣传文明创建经验、创建动态以及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漫画等,提高宣传效果。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建设路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企业文化、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凝聚员工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晋能控股集团阳高热电有限公司)
一、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提升员工素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激发创新活力。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能够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3、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履行社会责任。
1、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信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保障民生福祉。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关爱困难群体,为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3、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其他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榜样,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三)凝聚员工力量。
1、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弘扬企业精神、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为员工树立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3、促进员工个人成长。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指标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这是软任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较少,导致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2、工作方式缺乏创新。个别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开会、发文件、做宣传展板等简单形式,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样化的平台和渠道,难以吸引员工积极参与。
3、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本应相互促进,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导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企业特色和文化根基。
4、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活动形式不够新颖、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原因,有的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参与热情较低,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培训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遵守职业操守,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培育企业文化。
1、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提炼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指导思想。
2、塑造企业精神。通过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塑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拼搏奉献。
3、完善责任机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充足供应。同时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采用“静态+动态”“定量+变量”模式,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奖罚兑现。
4、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理念渗透和制度牵引,规范员工思想言行,特别是抓实行为养成教育,将文明班组建设纳入重点督办工作,通过日计划、月考评,对文明班组建设实现全程监督指导,推进了班组建设工作常态化、持续化。
(三)创新工作方式。
1、建设企业文化载体。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展厅、举办企业文化活动等方式,丰富企业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2、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制定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不断提升企业文明程度。
3、打造文明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融媒体矩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宣传文明创建经验、创建动态以及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漫画等,提高宣传效果。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建设路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企业文化、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凝聚员工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晋能控股集团阳高热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