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侧记
文章字数:2736
  初冬的朔州,阳光明媚,广袤的乡村田野、仓廪殷实的“丰景”、乡村蝶变的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场景……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和澎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多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并专列一节进行部署。其中,“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掷地有声。
  “千万工程”经验在朔州推动的如何?落实的怎样?11月7日,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怀仁市召开,由市级领导、各县(市、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观摩团,深入山阴县旧广武村、骏宝宸有限公司、怀仁市新家园乡路庄村、锦泰陶瓷有限公司,听成功经验、看乡村变化、学先进做法,寻振兴密码。一路走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区域融合发展和乡村旅游等每个观摩点都特色鲜明、亮点频闪,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示了各地乡村振兴实践成果,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倍感振奋。
  农文旅融合发展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小广场、休闲凉亭、地标石碑、配套健身器材……山阴县旧广武古城北,高标准打造的小微景观,尽显“方寸之美”,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接杏、哈密杏、牛奶杏等,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赏花、摘杏。
  “我们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和国宝文物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大接杏深加工模式和‘文创基地+乡村旅游+广武杏茶’的运行模式,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冰雪小镇’,带动周边地区民宿、商超、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增收近千万元,让村民充分享受到文旅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还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打通农村和城市的供给、销售全链条、各环节,帮助更多农产品实现‘出村进城’。”山阴县委副书记张文平介绍。
  据了解,山阴县还依托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整合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资源,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推动实现多业互补、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以长城一号公路、桑干河、国省交通要道为主,串珠成线,连点成面,借辽金文化、边塞军事文化、古城文化之势,大力发展避暑康养、休闲娱乐、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蓬勃发展。广武国际滑雪场成功创建成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平鲁区阻虎乡迎恩堡村、应县下马峪村等五个村入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特优产业成型成势农民增收有奔头
  伴随着收割机、打捆机的轰鸣声,一亩亩牧草摇身变成一捆捆饲草,带动企业和农户收益翻番。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发展草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创新种植模式,合理利用沿黄滩涂地、复垦地、撂荒地、果园和冬闲田,开展饲草种植和草田轮作,将低产田高效利用,研发饲草混贮新产品,全面提升种、收、贮、用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扶持和孵化农业组织,与农户建立‘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产业优势创造农民工本地就业、本地创业的新机会,为农业创收、留住人才、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升资源利用价值提供了坚实产业保障。”公司总经理高林介绍说。
  这样的事例只是朔州市特优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在怀仁市锦泰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内,工人师傅们正在对泥坯进行滚压、注浆,用浆水粘贴好各个部件,让陶瓷完美成形。一批已经成形的陶瓷正等待入窑烧制,还有的工人为烧制好的陶瓷贴花、介线……这些洁白如玉、明亮如镜的骨瓷上,绘着各类图案,远销世界各地。
  该企业努力擦亮“北方日用瓷都”招牌和打造全省知名陶瓷专业镇,“以瓷为媒”城乡融合,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将多种陶瓷之美有机组合并整体导入企业文化,建立了完善的“陶瓷企业+乡村农户”联结机制,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与就业,带动周边乡村就业人员700余人,促成了“陶瓷文化+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联动和同步升级,让瓷都乡村振兴更加“有瓷度”。
  近年来,我市坚持“特”“优”战略,贯通产加销,推进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推进四大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6家,全市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19.55亿元,乳、肉、粮、菜“四大”全产业链规模显著提高。应县十大晋药道地中药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怀仁市和右玉县山西雁门关肉羊产业集群、怀仁市亲和乡(肉羊)产业强镇项目全面实施。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市“两品一标”产品达191个、“圳品”15个、“晋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9个,怀仁羔羊、红山荞麦、神泉稻花香大米、古城乳业、应农晋宝、右玉沙棘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走红唱响。
  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乡村处处换新颜
  “千万工程”的最大秘诀,在于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干到底。“千万工程”的最深启示就是重塑绿水青山造就美丽乡村。
  今年以来,怀仁市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号工程”,着力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对交通沿线、村容村貌、残垣断壁、农户庭院、田间地头进行集中整治,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形成“村村和美、百村振兴”的局面。
  漫步进入怀仁市新家园乡路庄村,你会被这里的新景象所感染:村道街巷干净平坦,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村民庭院洁净明亮,整洁的墙壁上,一幅幅反映乡村文明、遵纪守法、尊老孝亲等图画精美生动。怀仁市新家园乡党委书记张贵荣介绍说,下一步,路庄村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强做优五大产业,实施陶瓷研学、亲子采摘、农耕文化、餐饮民俗、农村电商五大工程,提升乡村颜值,把全村打造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对乡村而言,要想振兴就必须科学判断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促进乡村发展。通过实施‘千万工程’,进一步擦亮绿色本底,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文建华仔在现场会上发言时表示。
  现场观摩人员纷纷表示,将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担当作为、迎难而上,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朔州篇章作出新贡献。
  (赵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