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城守护人
王茂盛用镜头文字记录长城之美
文/图 单良
文章字数:2085

  自古以来,长城屹立在中原大地的边缘,守护着中华文明远离马上民族的侵扰。如今,长城已经不再是那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它饱经风霜,沉默地记录着一段段历史荣光,需要身为后人的我们来守护。
  在三晋大地上,活跃着许多长城守护人,他们来自平凡,却守护着不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志愿者的脚步,一同走近朔州长城守护人——王茂盛。
  “万里长城千秋筑,三十岁月书山赴。欲将绵力作明烛,接引星火化日出。”
  2024年,60岁的王茂盛先生从朔州市税务局退休。
  对大多数人来说,退休意味着人生步入慢节奏生活,游山玩水,闲话家常。但对王茂盛来说,退休却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到相伴三十年的爱好——长城研究。
  这三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成为了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员、理事,成为了现任朔州市长城学会副会长、山阴县文史协会会长。这些身份标签直观地展现出他在长城研究上的成就,却也隐去了其中的汗水与辛劳。现在,让我们做一回倾听者,听听王茂盛与长城的难解之缘,听听这一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万里长城千秋筑三十岁月书山赴
  就像许多中华儿女一样,初次接触长城,王茂盛立刻就被这一雄浑、伟岸的奇观深深折服。从此,他便用业余时间大量攻读相关史籍,这一读,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可以让少年变白头,而对王茂盛来说,则是多达上亿字的原始积累。
  他以长城专著为突破口,对各个时期的地方史志,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修筑、防御,民族交融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大量的阅读、考据让他厘清了一些长城“误区”,也避免了“盲从”和“跟风”,为一次次的实地考察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书籍是认知长城的助手,徒步实践便是对长城文化、长城精神最有效的体验。
  为了弄清早期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王茂盛决定亲自上阵。
  朔州市境内长城全长327公里,靠双脚完成全部量化任务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三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从75公斤骤降至60公斤,不变的是他对长城的痴迷和沉醉。
  走在路上,他像一位朝圣者,凭着敬畏之心,凭着山海皆可平的热爱,不避严寒酷暑、不见山川险恶、不畏毒蛇猛兽、不顾饥肠辘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果说徒步穿越是对长城的亲密接触,实地考察则是最为艰辛的探索。
  据统计,山阴县现存明内长城29467米,齐长城6078米,总计35545米,大部分分布于恒山余支翠微山系,山高路僻,地势险要,考察难度极大。
  王茂盛用了近三年的努力,基本弄清了山阴县分段长城的所有构造及附属设施的体量遗存情况——烽火台118座,墩台56座,堡城18座,分列于全县12段长城附近。
  而这仅仅是众多考察成果之一。
  他徒步完成并摸清了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段全域300多千米明“大边”和“二边”的分布走向和建筑形态,还弄清了“两镇三关”长城的体量和遗存。
  他彻底弄清了朔州境域内早期长城和明长城的分布走向和建筑特性。
  他将无长城遗存的怀仁市所有城堡和墩台翻了个“底朝天”,为朔州市长城资源的全域整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他对“自宋有之”的“雁门十八隘”军事防御体系进行了不计其数的实地考察和取证,厘清了宋辽界边和宋辽互防体系中的堡寨以及明代十八隘口南北峪口的军事防御体系。
  他辨清和找准了“宋寨”的遗存情况,以及明正德十一年前后堡墩和长城的分别情况。
  他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明“大边”的徒步考察,还为此次考察起了一串漂亮的名字,叫做“走上大边望二边”、“踏上二边瞭大边”、“二龙翻飞锁苍穹”、“民族交融二重奏”。
  每一次实地考察都像一枚勋章,将他对长城的热爱不留余力地记录下来。
  欲将绵力作明烛接引星火化日出
  作为一位资深的长城爱好者,王茂盛在探索之余,还积极地向他人讲述长城的故事,热情地分享自己的考察成果。
  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参与了央视科教频道《山阴县影像方志》的拍摄与编辑工作,该志重点播放了山阴县长城的雄浑与豪迈,让世界认识山西、了解朔州、知道山阴。
  他用两年多的时间对山阴县所有长城进行了全方位记录和详细解读,还对山阴县所有长城碑刻进行了拍照与转拓,保护抢救了一大批长城历史文物。
  他先后参与各类长城论坛8次,在网络平台、报刊杂志、社交媒体出版发行有关长城文章上百篇,参与和接待各地游客上万人次。
  他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有关长城宣传、长城开发、长城旅游等各类活动,被朔州市、山阴县和有关部门认定为“专家型”人才,直接参与了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各项活动。
  2021年9月,王茂盛被朔州市评选为“最美长城守护人”。出版有长城专著《广武,广武》《山阴文物图志》等,合著《朔州辽金历史文化概览》等,正在编纂和参与编纂《雁门十八隘》《山阴县石刻大全》《朔州市长城》《朔州地域文化通览》等。
  “长城像人体粗犷的骨骼,那每一座敌楼、每一个烽火台、每一处堡城就像人体的血液,使这条‘长龙’灵动而有生气,鲜活而有生命力。在考察与记录中,我们又像一个上了战场的‘白衣天使’。长城的伟岸让我们欣喜若狂,长城的病灶又让我们捶胸顿足。新广武一、二、三段长城上摇摇欲坠的敌楼,南寺长城坍塌的石头墙体,岌岌可危的胡峪口堡、水峪口堡,风雨剥蚀严重的烽火台,人为破坏的城堡,等等等等……我们的眼里常常有泪水在涌动。”王茂盛饱含深情的说。
  路,很长,王茂盛还在努力,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