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翰墨吐芬芳
文章字数:2675
●陈永胜
日前,戎占怀先生出了一本书法作品集,名曰《占怀墨迹》,慢慢欣赏,余香满怀。
戎占怀,平鲁区人,1993年担任朔州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十年,为朔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有口皆碑。他从2015年开始学习书法,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如今红果满园,遍地芬芳。
《占怀墨迹》共收书法作品271幅,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集中反映了书家近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绩。总体来说,戎占怀书法给人的印象是:取法正宗,本固叶荣;运笔有方,线条灵动;布白在胸,气象横生。
一
当今书坛,乱象丛生:“吼书”“射书”“狂书”“乱书”等大行其道。由于这些“书家”在书法美术界有着一定的地位,甚至是比较突出的地位,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左右了书法的发展方向。对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文化修养有欠缺的人来说,误以为丑就是美、乱就是美。
今日办展览,明日秀演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良风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把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引上邪路,而且是愈走愈斜,令有识之士扼腕痛惜。纵观戎占怀的书法,无论是何种书体,都是写得颇有规矩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经典性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的出现,无疑也成就了其作者在书法领域的崇高地位。每一代人的书法成就都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矗立起来的、登上高峰的。可以这么说,后人无论登上多高的艺术高峰,离开前人的基础是无法想象的。
《占怀墨迹》中,共收录了10幅篆书、隶书和楷书作品,数量虽不算多,但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学习的基本态度和审美追求。条幅《求索》是一幅篆书作品,平正端庄,既有大篆的洒脱,又有小篆的严谨。条幅《敬事而信》《无私奉献》《云腾致雨》《如松之盛》和中堂《读书写字种花草,听雨观云品酒茶》是隶书作品,其风格兼有曹全碑、礼器碑的风神。
一般来说,楷书最能体现一位书家的书法功力,因为楷书没有投机取巧的地方,来不得半点虚假。倘一笔不成,便会影响整个字体的形态。戎占怀的楷书值得一看,比如中堂《龙腾国瑞燕舞春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和横幅《东壁图书 西园翰墨》都是楷书作品,一眼便可看出,作品具有欧体、褚体等特点,但又自成一体:骨肉匀称,浓纤有方,端方宜人。
说到这里 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老干体”。它指的是老干部临习或创作的书法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共同面貌,其总体特征是不临帖或很少临帖,自由发挥,信笔漫游,我行我素,乐在其中。如果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老干体”没什么不好,值得尊重;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老干体”虽不能说是一文不值,但也不过是自得其乐的作品而已。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老干部的书法都是“老干体”,戎占怀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朔州的老干部中,他的这种正本清源、取法经典的做法,我是推崇备至的,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二
从《占怀墨迹》中不难看出,老先生学习和创作的重点在行楷和行草,笼统地说就是行书。在所有书体中,行书是一种最普遍、最广泛、最实用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书体,也是唐代以后被历代书家所重视和实践的书体。当代同样也是这样。
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说,行书的运笔,有时近于楷书,可是多了弧笔、转笔;笔与笔间或相连,或不相连,而有了吸引力;竖笔多了“勒”意(勒马缰之力,本是从外向内——渐进自身);“碟”也可用藏锋;作“点”可从空掷笔或用“啄”意(这“啄”还指手中笔的动态);“掠”笔可加长加峻,“生动、调畅”都要结合腕力。从中可见,运笔是写好行书的根本所在。
纵观戎占怀的行书作品,使、转、提、按等无不心到手到,运用自如。比如条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书写的杜甫七绝诗,除去章法得体外,每个字的结构和运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衔接都是有章可循的,线条也十分流畅,最终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安详而又灵动的风貌。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幅镜面,是行草作品,也可以视为小草作品,同样取得了动静相宜、神清气爽的笔墨效果。在其余的200多幅作品中大都取得了这样的效果。由此也可以断定,戎占怀的书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
《占怀墨迹》中有不少横幅、条幅、镜面书写的大多是四字句,无论是行楷还是行草,无论是运笔还是布白,给人带来的都是端庄而又生动、稳健而又飘逸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享受。
一般来说,四字句(含三字、二字和独体字)类型的书法作品并不好写,属于榜书的范畴,难度普遍高于其他的多字作品。戎占怀书法的亮点却偏偏在这里。比如条幅《云烟入画》《玉树临风》《锦绣中华》《彩云追月》《无欲则刚》《博采众长》,横幅《壮志凌云》《晴耕雨读》《道法自然》《物华天宝》《云鹤游天》等很多作品,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戎占怀的榜书何以能得此风流?我私下以为,除去勤于临池苦练外,重要的还在于融会贯通上。说实话,做到“融会贯通”这四个字就书法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博采众长地来读帖和临帖,而且需要在书法笔意上的反复揣摩和不断探索。比如人们常说的“刚柔相济”,即是用笔刚健的具有阳刚美,用笔柔和的则具有阴柔美。若是单纯的刚或单纯的柔,便失之偏颇,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倘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就能达到理论上的“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比如戎占怀的条幅《烟云供养》《随遇而安》《集百家米煮一锅粥》等作品,就呈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
又如,人们说的“峻涩间行”,“峻”指的是比较快而有力的运笔,“涩”是比较慢而有力的运笔,这本是两种很好的运笔方法,但如果快而无力或慢而无力就不可取了。最佳的效果便是“峻涩间行”,张弛有度。比如戎占怀的条幅《云涛》《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横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品,就是“峻涩间行”的成功之作。
再如人们说的“方圆兼备”,这方和圆既指的是笔意,也指的是点画字形。大致来说,方笔是外拓,原属于隶书的运笔,圆笔是中含,原属篆书的运笔。到了写行书时,常常是方圆并用了,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下笔饱满而流畅,才有可能神采飞扬。纵观戎占怀的行书作品,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可谓是方圆相济,浑然一体的好作品。
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戎占怀临池不辍十年整,能写成如今的模样,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与他的灵性、悟性、勤奋和学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养这两个字,它在书法学习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无止境。书法是艺术,当然也是无止境的。祝愿戎占怀先生的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
日前,戎占怀先生出了一本书法作品集,名曰《占怀墨迹》,慢慢欣赏,余香满怀。
戎占怀,平鲁区人,1993年担任朔州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十年,为朔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有口皆碑。他从2015年开始学习书法,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如今红果满园,遍地芬芳。
《占怀墨迹》共收书法作品271幅,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集中反映了书家近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绩。总体来说,戎占怀书法给人的印象是:取法正宗,本固叶荣;运笔有方,线条灵动;布白在胸,气象横生。
一
当今书坛,乱象丛生:“吼书”“射书”“狂书”“乱书”等大行其道。由于这些“书家”在书法美术界有着一定的地位,甚至是比较突出的地位,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左右了书法的发展方向。对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文化修养有欠缺的人来说,误以为丑就是美、乱就是美。
今日办展览,明日秀演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良风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把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引上邪路,而且是愈走愈斜,令有识之士扼腕痛惜。纵观戎占怀的书法,无论是何种书体,都是写得颇有规矩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经典性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的出现,无疑也成就了其作者在书法领域的崇高地位。每一代人的书法成就都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矗立起来的、登上高峰的。可以这么说,后人无论登上多高的艺术高峰,离开前人的基础是无法想象的。
《占怀墨迹》中,共收录了10幅篆书、隶书和楷书作品,数量虽不算多,但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学习的基本态度和审美追求。条幅《求索》是一幅篆书作品,平正端庄,既有大篆的洒脱,又有小篆的严谨。条幅《敬事而信》《无私奉献》《云腾致雨》《如松之盛》和中堂《读书写字种花草,听雨观云品酒茶》是隶书作品,其风格兼有曹全碑、礼器碑的风神。
一般来说,楷书最能体现一位书家的书法功力,因为楷书没有投机取巧的地方,来不得半点虚假。倘一笔不成,便会影响整个字体的形态。戎占怀的楷书值得一看,比如中堂《龙腾国瑞燕舞春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和横幅《东壁图书 西园翰墨》都是楷书作品,一眼便可看出,作品具有欧体、褚体等特点,但又自成一体:骨肉匀称,浓纤有方,端方宜人。
说到这里 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老干体”。它指的是老干部临习或创作的书法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共同面貌,其总体特征是不临帖或很少临帖,自由发挥,信笔漫游,我行我素,乐在其中。如果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老干体”没什么不好,值得尊重;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老干体”虽不能说是一文不值,但也不过是自得其乐的作品而已。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老干部的书法都是“老干体”,戎占怀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朔州的老干部中,他的这种正本清源、取法经典的做法,我是推崇备至的,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二
从《占怀墨迹》中不难看出,老先生学习和创作的重点在行楷和行草,笼统地说就是行书。在所有书体中,行书是一种最普遍、最广泛、最实用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书体,也是唐代以后被历代书家所重视和实践的书体。当代同样也是这样。
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说,行书的运笔,有时近于楷书,可是多了弧笔、转笔;笔与笔间或相连,或不相连,而有了吸引力;竖笔多了“勒”意(勒马缰之力,本是从外向内——渐进自身);“碟”也可用藏锋;作“点”可从空掷笔或用“啄”意(这“啄”还指手中笔的动态);“掠”笔可加长加峻,“生动、调畅”都要结合腕力。从中可见,运笔是写好行书的根本所在。
纵观戎占怀的行书作品,使、转、提、按等无不心到手到,运用自如。比如条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书写的杜甫七绝诗,除去章法得体外,每个字的结构和运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衔接都是有章可循的,线条也十分流畅,最终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安详而又灵动的风貌。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幅镜面,是行草作品,也可以视为小草作品,同样取得了动静相宜、神清气爽的笔墨效果。在其余的200多幅作品中大都取得了这样的效果。由此也可以断定,戎占怀的书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
《占怀墨迹》中有不少横幅、条幅、镜面书写的大多是四字句,无论是行楷还是行草,无论是运笔还是布白,给人带来的都是端庄而又生动、稳健而又飘逸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享受。
一般来说,四字句(含三字、二字和独体字)类型的书法作品并不好写,属于榜书的范畴,难度普遍高于其他的多字作品。戎占怀书法的亮点却偏偏在这里。比如条幅《云烟入画》《玉树临风》《锦绣中华》《彩云追月》《无欲则刚》《博采众长》,横幅《壮志凌云》《晴耕雨读》《道法自然》《物华天宝》《云鹤游天》等很多作品,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戎占怀的榜书何以能得此风流?我私下以为,除去勤于临池苦练外,重要的还在于融会贯通上。说实话,做到“融会贯通”这四个字就书法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博采众长地来读帖和临帖,而且需要在书法笔意上的反复揣摩和不断探索。比如人们常说的“刚柔相济”,即是用笔刚健的具有阳刚美,用笔柔和的则具有阴柔美。若是单纯的刚或单纯的柔,便失之偏颇,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倘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就能达到理论上的“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比如戎占怀的条幅《烟云供养》《随遇而安》《集百家米煮一锅粥》等作品,就呈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
又如,人们说的“峻涩间行”,“峻”指的是比较快而有力的运笔,“涩”是比较慢而有力的运笔,这本是两种很好的运笔方法,但如果快而无力或慢而无力就不可取了。最佳的效果便是“峻涩间行”,张弛有度。比如戎占怀的条幅《云涛》《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横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品,就是“峻涩间行”的成功之作。
再如人们说的“方圆兼备”,这方和圆既指的是笔意,也指的是点画字形。大致来说,方笔是外拓,原属于隶书的运笔,圆笔是中含,原属篆书的运笔。到了写行书时,常常是方圆并用了,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下笔饱满而流畅,才有可能神采飞扬。纵观戎占怀的行书作品,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可谓是方圆相济,浑然一体的好作品。
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戎占怀临池不辍十年整,能写成如今的模样,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与他的灵性、悟性、勤奋和学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养这两个字,它在书法学习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无止境。书法是艺术,当然也是无止境的。祝愿戎占怀先生的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