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爱我的家
文章字数:1532
  ● 成  斌
  我没有在国外生活过,也从未接触过老外,不知道外国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家。对国人而言,家是每个人心中的天堂和圣殿,就像鸟儿栖息的巢穴,轮船停靠的港湾。在以矛当枪的冷兵器时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家的钟情和思念。即使世界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家的热爱和眷恋仍然不逊于古人。在中国人的心里,一年中有一个节日总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魂牵梦萦,众盼所归。我家是祖国奔腾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是万家灯火中的明灯一盏,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春节,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每每提早打点行囊,置办年货,心往老家飞,步朝老家赶,一天到晚不会间断和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子们的电话连线,那种对家的渴望,对家人的企盼,对回家的喜悦无法言状。
  有道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在那些一年四季等到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的岁月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经的老屋,因为那个家虽然几经磨难,土炕烂席,却能遮风避雨,让你分享无数次的快乐团聚,倾听几回回的鸡鸣狗吠。当年,父亲在城里上班,一个月仅36元的微薄工资,每到年三十晚上,他便从距老家四十里外的县城急匆匆朝村里赶,因为那座山坡下,那条小河边有他四季如春的家,有他茹苦含辛的老伴,有他那五个看见了心头就充满幸福感的儿女。所以,尽管挣的钱少,买的年货却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唯恐缺失哪一种东西。每年过年晚上,爸爸推着那辆破自行车一进院子,我们兄妹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鸟儿,唧唧喳喳一起围在老爸跟前,这个给抱上猪头,那个给提上羊肉,反正能拿菜的拿菜,能搬面的搬面,弟兄们叫着、跳着,爸妈瞧着这一群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相互对视着,笑得半天合不拢嘴……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给家人写过一首绝句《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大后,书读得多了,诗文写得多了,我对作者这首写给家人的诗也就越品越有滋味。家的温馨,家的快乐,家的幸福感像一颗破土而出的青芽,一个劲儿在我的心头蓬蓬勃勃地生长起來。
  今年七月,我和老伴乘机飞来海南三亚给女儿看小孩,不知不觉在这著名的海岛名城里已住了五个月有余。快过年了,远在晋西北小城的老家还有两个小孙子,儿子儿媳工作很忙,中午都在单位吃饭,两个孙子还得大人照顾和监护。每逢春节,儿子两口子在单位里更忙了,于是老伴就先行一步,提前赶回去,服务北方那个家去了,我呢?就继续在女儿家照看外孙,计划等女儿所在单位放了寒假,我腾出身来再回。很多朋友说,咱北方正是最冷的季节,地里庄稼也没了,树叶早掉得精光,想看个精彩的地方去哪里找呢?人家三亚那么漂亮,四季花开,山青水美,何不在那里过个年呢?我在微信里回答说:梁园虽好,不能久留。女儿和女婿虽然一日三餐,对我像待贵宾一样,肉面吃不完,鲜果不离嘴,但我的传统观念很浓,总觉得女儿家还不是我的家,我的归宿在黄河流域,在那个边塞小城。如今父母不在人世了,但还有相濡以沫的老伴,还有十指连心的弟妹,还有说不完家常话的姑舅姨表,还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知己知音,还有曾在一搭搭跌打滚爬的乡里乡亲……我认为,人到七老八十,在自己能照料自己的日子里,最好居住在自个儿那间老屋里,不要和儿女们在一个锅里成天瞎圪搅,想早起晚睡,想吃稠喝稀,想半夜三更开手机都不受任何人约束,也不影响这个那个,多自由,多惬意呢!兄弟姐妹再亲,战友同学再好,再铁的闺蜜友朋,人家都有自己的家,绝不是你的容身之地。有儿有女也好,无儿无女也罢,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人生就只剩归途。满世界的男女,老鸦别笑话猪黑,谁的感受不是这样呢?
  南国的鲜甲鱼汤,不如老家的莜面香,天天欣赏热带的花,夜夜总想塞北的家。唉,人真日怪,家巴雀儿生的,咋永远也不想离开自己那个房檐叉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