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文章字数:3232
母亲去世不觉已有12个年头了。12年来,每当我从远方漂泊归来,踏进旧居客厅的时候,仿佛看到她仍旧坐在床上,边缝补衣服,边向我嘘寒问暖。顿时悲从心来,泪水禁不住簌簌而出……
一
母亲1926年出生在应县五斗山下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外祖父房无半间,地无一垄,靠崖壁挖了两间土窑蜗居。以编炕席、做笸箩为生。偶尔也跟随鼓匠行门市、打下手,因为他会吹笛子。他和外祖母前后生育了三女三男,六个孩子。母亲排行为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为家穷,母亲从未进过学堂,不识字,有姓无名。父母按习俗称其为二女。亲戚邻居见她生得俊俏,圆盘大脸,昵称为二盘。
9岁时,母亲便替她父母分忧,去为本村财主放牛,每日待遇是几个高粱面片片。她自己舍不得吃,忍住饥饿,用衣襟包裹,晚上归家,递到弟弟妹妹的手中。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己在旁边抹眼泪……
外公养活不了家口,怕三个儿子饿死,母亲十岁时便和大姐被外公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因不堪打骂凌虐,母亲几次逃回家中。外公不敢去和对方交涉理论,却令他的奶弟用麻绳把母亲五花大绑,放在独轮车上,重新投入苦海。
二
母亲童年受尽屈辱磨难。但从小到大,天性纯孝,心里从未记恨过外公。
外公一次去邻村参加丧葬仪式,不幸被恶狗咬伤。伤口足有小碗大小,血肉模糊,流血不止,却无钱医治。没过两天,伤口感染化脓,疼痛难忍,不分昼夜呻吟吼叫……时逢盛夏数伏天气,随即生蛆,腥臭难闻,弥漫整个窑洞。家里家外,人人掩鼻躲避。
母亲当年已婚后生子,闻讯后,步行几十里,匆匆忙忙赶到。她用竹筷把蛆一个个夹出,然后用嘴一口一口把浓血吸出。那腥臭味道刺激味蕾,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痉挛不止。导致她大口大口的呕吐,直吐得眼冒金花,天旋地转。胆汁从鼻口溢出,身上地下一片墨绿……
母亲没有丝毫畏惧,动摇、退缩,每日坚持,直到数十天后伤口完全愈合。母亲的孝举,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经村民们口口相传,被誉为当地第一孝女。
外婆我没见过,我出生后,她早过世多年。留下我的小姨七岁,奶女九岁。奶姨父母双亡,族人不愿收揽她。孤苦伶仃,可怜巴巴。母亲承担起外婆的责任,把她俩接到身边十几年,视如己出,辛苦养育,直到成人出嫁。
母亲去世后,小姨坐在棺材旁,悲痛欲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出母亲对她如母般的、恩重如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
外婆去世后,母亲怕外公孤单,又怕不安全,便把他接到我们家居住,一直到他去世为止。母亲的举动曾感动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三
母亲有胆识,头脑活泛。眼看家里饥寒交迫,又多了外公一张嘴,愈发难熬。她开启思路,养了一头母猪,打算下了猪仔卖,去黑市买高价粮,填补全家食用不足。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只母猪全身银白色,两耳直耸 ,身体呈流线型,非常入眼,特招人喜欢。待生下12个猪宝宝 ,肉乎乎的十分可爱,全家开心得不得了。然而,在那饥荒遍地的岁月里,人都吃不饱,牲畜就更惨了。最终母猪因偷吃生产队骡马圈里的饲料而丧命。母亲的计划,被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她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道:老天爷呀,老天爷,你让我们娘们怎么活呀……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坚强的母亲伤心掉泪。至今想起,仍悲痛心悸不已。
母亲从艰难的岁月里淬炼长大成人。她吃苦耐劳,朴实能干。每日天刚蒙蒙亮,她第一个起床,打扫干净院内,再去喂鸡、喂羊、喂猪。忙碌得像个陀螺。安顿好我们上学后,匆忙下地参加集体劳动。
劳动休憩时,大家坐在地头上,东家长,西家短,鸡肥狗瘦,王八绿豆地胡侃……母亲却提着挠钩在往年种过玉米的地里巡看,寻找干透的玉米茬子,刨起,使劲打掉上面附着的土块,拢成堆,扎成捆,收工后背回家,再接着烧火煮饭。
农村最脏最累的活当属掏毛厕,打炕。父亲一年四季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勉为其难,从未有过抱怨。她心灵手巧,春天扶犁耕地,摇耧播种。夏天薅苗,间苗,锄禾,样样娴熟。男人们能干的农活,她无一不能,男人干不了的她也能。秋天收割时,她手脚麻利,留的茬口低,总是第一个在前面开镰拉把,大众在后依序排列展开……
当年,队里缺乏运输车辆,割倒的谷子、黍子,全靠人力从地里往场面背。每背一百斤,计十分工。一日,我中午放学回家,见家里仍铁将军把门。便到村口迎接等待母亲。只见她从远处一步挨一步地蹒跚而来,身上背了三捆谷穗,足有一百二三十斤,扣绳深陷肩窝,汗水湿透衣襟。她像孺子牛般负重前行……汗滴掉入土路中,立马抱成泥蛋。
跟在母亲身后的我,顿时热泪模糊了双眼。心里发誓:一定刻苦读书,改变命运,再也不让母亲受苦受罪。年底队里评选劳模,母亲唯一全票当选。
四
母亲一生好善,乐于助人,帮助过无以计数的危困之人。上世纪70年代,每到冬季,山东地区的老太太们便出门乞讨。一日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来我家要饭,母亲急忙让进家里,把老人扶到炕头上,倒了碗热水递到手中,然后上炕盘腿,像亲人一样和老人家长里短地拉呱起来……
晚上,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白面搜寻出来,给老人擀了碗面条,老人边吃边掉泪,动情地说道:闺女呀,你真是菩萨心肠,大娘要是有你这样的女儿就好了……
母亲留老人在家住了一宿。翌日吃罢早饭,临走时,母亲把仅有的五元钱双手交给老人,老人死活不肯要。母亲硬给塞进裤兜里。老人立马就要给母亲下跪,母亲一把扶住说:大娘,可不能这样,那会折我阳寿的。母亲左叮咛,右嘱咐,让老人一路保重,小心注意安全。一直送到大路口,两人才含泪依依惜别.....
五
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大概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我懂事比较早,放学后,搁下书包,就力所能及地帮母亲干点活,但有一件事母亲死活不让我干。
家里吃水需要去村东大井挑,路程约半里之遥。大井直径一丈四五,中间搭了两根圆木,她怕我掉进井里淹死,事必躬亲。
她站在井中的圆木上,把担杖钩轻轻一摆,瞬间一桶水溢满。她吐一口唾液,在手心微微搓上几下,使劲向上提升,三五把就把一桶水提到井沿上。我拿起担杖要担,母亲夺过担杖说:你腰嫩滋滋的,看把腰扭伤,靠一边去。她挑起近百余斤的一担水,健步如飞,我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母亲身体当年暴发的力量,我成年后也自叹弗如。
母亲对我的慈爱关心,至今铭刻在心。我在学生时期,被恩师赞誉为:天才,前途无可限量!有望进清华北大深造。在母亲心目中,我也是个有出息的人物,她对我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可惜命运多舛,时局动荡,我的理想,母亲的期冀一同化为泡影。母亲为此常常一个人独坐,扼腕叹息。
1982年,父亲英年早逝。小妹还未满十四岁,中年丧夫,对母亲的打击尤如雷击,可她没在伤痛中倒下,擦干眼泪,独自挑起培养小妹的重任。
父亲一生廉洁奉公,没留下丝毫遗产,还因病治疗欠下数百元的债务。母亲没有怨天尤人,她从食品加工厂批发上大饼,加热后,放在保温的篮子里走街串巷叫卖。每日清晨,那一声声叫卖声,为小城增添了生命的最强音。
小妹在校刻苦学习,成绩突出。重新燃起母亲当年对我一样的希望期冀。两年后,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地区幼儿师范学校,终于圆了母亲的梦想。
六
母亲不但给了我的生命,而且给了我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
1996年,我下岗失业,没有悲观消极,也未躺平。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先后在家乡、北京两地创业办厂,安排下岗职工数百人再就业,缓解了他们家庭的生存危机,为国家尽了绵薄之力。我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被《山西日报》以“致富不忘乡亲”为标题,誉为优秀企业家,在头版头条发表。母亲知道后,特别欣慰,叮嘱我,继续努力,好好干,万不可骄傲自大。
创业艰辛,我长年奔波在外。得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我心急如焚地匆匆赶回,但还是晚了一步,母亲已经辞世。这是我终身的遗憾,至今的哀痛。母亲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每当我想起她童年的苦难历程,便心如刀绞,久久难以平复。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中华文化遗产中的“忠孝信悌,礼义廉耻”为人准则,并为之践行了一辈子。她像亿万华夏妇女一样,默默无闻而又平凡伟大,我为我的母亲自豪,我为我的母亲骄傲,我深深地思念着她,直到永远,永远……
一
母亲1926年出生在应县五斗山下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外祖父房无半间,地无一垄,靠崖壁挖了两间土窑蜗居。以编炕席、做笸箩为生。偶尔也跟随鼓匠行门市、打下手,因为他会吹笛子。他和外祖母前后生育了三女三男,六个孩子。母亲排行为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为家穷,母亲从未进过学堂,不识字,有姓无名。父母按习俗称其为二女。亲戚邻居见她生得俊俏,圆盘大脸,昵称为二盘。
9岁时,母亲便替她父母分忧,去为本村财主放牛,每日待遇是几个高粱面片片。她自己舍不得吃,忍住饥饿,用衣襟包裹,晚上归家,递到弟弟妹妹的手中。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己在旁边抹眼泪……
外公养活不了家口,怕三个儿子饿死,母亲十岁时便和大姐被外公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因不堪打骂凌虐,母亲几次逃回家中。外公不敢去和对方交涉理论,却令他的奶弟用麻绳把母亲五花大绑,放在独轮车上,重新投入苦海。
二
母亲童年受尽屈辱磨难。但从小到大,天性纯孝,心里从未记恨过外公。
外公一次去邻村参加丧葬仪式,不幸被恶狗咬伤。伤口足有小碗大小,血肉模糊,流血不止,却无钱医治。没过两天,伤口感染化脓,疼痛难忍,不分昼夜呻吟吼叫……时逢盛夏数伏天气,随即生蛆,腥臭难闻,弥漫整个窑洞。家里家外,人人掩鼻躲避。
母亲当年已婚后生子,闻讯后,步行几十里,匆匆忙忙赶到。她用竹筷把蛆一个个夹出,然后用嘴一口一口把浓血吸出。那腥臭味道刺激味蕾,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痉挛不止。导致她大口大口的呕吐,直吐得眼冒金花,天旋地转。胆汁从鼻口溢出,身上地下一片墨绿……
母亲没有丝毫畏惧,动摇、退缩,每日坚持,直到数十天后伤口完全愈合。母亲的孝举,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经村民们口口相传,被誉为当地第一孝女。
外婆我没见过,我出生后,她早过世多年。留下我的小姨七岁,奶女九岁。奶姨父母双亡,族人不愿收揽她。孤苦伶仃,可怜巴巴。母亲承担起外婆的责任,把她俩接到身边十几年,视如己出,辛苦养育,直到成人出嫁。
母亲去世后,小姨坐在棺材旁,悲痛欲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出母亲对她如母般的、恩重如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
外婆去世后,母亲怕外公孤单,又怕不安全,便把他接到我们家居住,一直到他去世为止。母亲的举动曾感动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三
母亲有胆识,头脑活泛。眼看家里饥寒交迫,又多了外公一张嘴,愈发难熬。她开启思路,养了一头母猪,打算下了猪仔卖,去黑市买高价粮,填补全家食用不足。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只母猪全身银白色,两耳直耸 ,身体呈流线型,非常入眼,特招人喜欢。待生下12个猪宝宝 ,肉乎乎的十分可爱,全家开心得不得了。然而,在那饥荒遍地的岁月里,人都吃不饱,牲畜就更惨了。最终母猪因偷吃生产队骡马圈里的饲料而丧命。母亲的计划,被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她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道:老天爷呀,老天爷,你让我们娘们怎么活呀……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坚强的母亲伤心掉泪。至今想起,仍悲痛心悸不已。
母亲从艰难的岁月里淬炼长大成人。她吃苦耐劳,朴实能干。每日天刚蒙蒙亮,她第一个起床,打扫干净院内,再去喂鸡、喂羊、喂猪。忙碌得像个陀螺。安顿好我们上学后,匆忙下地参加集体劳动。
劳动休憩时,大家坐在地头上,东家长,西家短,鸡肥狗瘦,王八绿豆地胡侃……母亲却提着挠钩在往年种过玉米的地里巡看,寻找干透的玉米茬子,刨起,使劲打掉上面附着的土块,拢成堆,扎成捆,收工后背回家,再接着烧火煮饭。
农村最脏最累的活当属掏毛厕,打炕。父亲一年四季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勉为其难,从未有过抱怨。她心灵手巧,春天扶犁耕地,摇耧播种。夏天薅苗,间苗,锄禾,样样娴熟。男人们能干的农活,她无一不能,男人干不了的她也能。秋天收割时,她手脚麻利,留的茬口低,总是第一个在前面开镰拉把,大众在后依序排列展开……
当年,队里缺乏运输车辆,割倒的谷子、黍子,全靠人力从地里往场面背。每背一百斤,计十分工。一日,我中午放学回家,见家里仍铁将军把门。便到村口迎接等待母亲。只见她从远处一步挨一步地蹒跚而来,身上背了三捆谷穗,足有一百二三十斤,扣绳深陷肩窝,汗水湿透衣襟。她像孺子牛般负重前行……汗滴掉入土路中,立马抱成泥蛋。
跟在母亲身后的我,顿时热泪模糊了双眼。心里发誓:一定刻苦读书,改变命运,再也不让母亲受苦受罪。年底队里评选劳模,母亲唯一全票当选。
四
母亲一生好善,乐于助人,帮助过无以计数的危困之人。上世纪70年代,每到冬季,山东地区的老太太们便出门乞讨。一日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来我家要饭,母亲急忙让进家里,把老人扶到炕头上,倒了碗热水递到手中,然后上炕盘腿,像亲人一样和老人家长里短地拉呱起来……
晚上,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白面搜寻出来,给老人擀了碗面条,老人边吃边掉泪,动情地说道:闺女呀,你真是菩萨心肠,大娘要是有你这样的女儿就好了……
母亲留老人在家住了一宿。翌日吃罢早饭,临走时,母亲把仅有的五元钱双手交给老人,老人死活不肯要。母亲硬给塞进裤兜里。老人立马就要给母亲下跪,母亲一把扶住说:大娘,可不能这样,那会折我阳寿的。母亲左叮咛,右嘱咐,让老人一路保重,小心注意安全。一直送到大路口,两人才含泪依依惜别.....
五
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大概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我懂事比较早,放学后,搁下书包,就力所能及地帮母亲干点活,但有一件事母亲死活不让我干。
家里吃水需要去村东大井挑,路程约半里之遥。大井直径一丈四五,中间搭了两根圆木,她怕我掉进井里淹死,事必躬亲。
她站在井中的圆木上,把担杖钩轻轻一摆,瞬间一桶水溢满。她吐一口唾液,在手心微微搓上几下,使劲向上提升,三五把就把一桶水提到井沿上。我拿起担杖要担,母亲夺过担杖说:你腰嫩滋滋的,看把腰扭伤,靠一边去。她挑起近百余斤的一担水,健步如飞,我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母亲身体当年暴发的力量,我成年后也自叹弗如。
母亲对我的慈爱关心,至今铭刻在心。我在学生时期,被恩师赞誉为:天才,前途无可限量!有望进清华北大深造。在母亲心目中,我也是个有出息的人物,她对我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可惜命运多舛,时局动荡,我的理想,母亲的期冀一同化为泡影。母亲为此常常一个人独坐,扼腕叹息。
1982年,父亲英年早逝。小妹还未满十四岁,中年丧夫,对母亲的打击尤如雷击,可她没在伤痛中倒下,擦干眼泪,独自挑起培养小妹的重任。
父亲一生廉洁奉公,没留下丝毫遗产,还因病治疗欠下数百元的债务。母亲没有怨天尤人,她从食品加工厂批发上大饼,加热后,放在保温的篮子里走街串巷叫卖。每日清晨,那一声声叫卖声,为小城增添了生命的最强音。
小妹在校刻苦学习,成绩突出。重新燃起母亲当年对我一样的希望期冀。两年后,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地区幼儿师范学校,终于圆了母亲的梦想。
六
母亲不但给了我的生命,而且给了我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
1996年,我下岗失业,没有悲观消极,也未躺平。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先后在家乡、北京两地创业办厂,安排下岗职工数百人再就业,缓解了他们家庭的生存危机,为国家尽了绵薄之力。我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被《山西日报》以“致富不忘乡亲”为标题,誉为优秀企业家,在头版头条发表。母亲知道后,特别欣慰,叮嘱我,继续努力,好好干,万不可骄傲自大。
创业艰辛,我长年奔波在外。得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我心急如焚地匆匆赶回,但还是晚了一步,母亲已经辞世。这是我终身的遗憾,至今的哀痛。母亲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每当我想起她童年的苦难历程,便心如刀绞,久久难以平复。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中华文化遗产中的“忠孝信悌,礼义廉耻”为人准则,并为之践行了一辈子。她像亿万华夏妇女一样,默默无闻而又平凡伟大,我为我的母亲自豪,我为我的母亲骄傲,我深深地思念着她,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