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直播带货带出乡村“新希望”
文章字数:1058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我市活跃着这么一群年轻人——到村工作大学生。他们把智能手机变为“新农具”,将直播卖货变为“新农活”,发挥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直播助农新路径,把身边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直播直达市民餐桌,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现在是在平鲁区白堂乡曹庄村的安泰农牧种植大棚,这里有非常多的蔬菜水果。我手中拿的这个草莓,名字叫随珠,还有一个名字也特别好听,叫做香野。咱们这里还有西红柿、黄瓜、香瓜等等。大家可以带着朋友和家人,提前与春天相约,来这儿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您看到的这是1月21日,该乡到村工作大学生贾朝晖正卖力地在大棚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镜头前面的人卖力“吆喝”,镜头后面的人忙着回复粉丝留言,将直播助农办得有声有色。
无独有偶。朔城区利民镇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依托乡村振兴服务驿站二楼特色农产品展厅,引进利民堡传统木梁粮油加工专业合作社、山西臻勤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晋西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绿源粮油有限公司、锦泰源养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纷纷化身“主播”,热情向广大网友推介菜籽油、胡麻油、莜面、豆面等利民本土特色农产品,介绍生长于独特的高原上的天然农产品,架起了外界和利民镇农业种植户、养殖户、加工企业购销的桥梁。
在直播间里,到村工作大学生不仅介绍当地农特产品、文旅资源,还分享农业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相关知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农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市场的大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朔州的优质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千人计划”,为1162个行政村每村招聘了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为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尽快融入基层,我市推行“定期培训、结对帮带、跟班轮岗、工作例会、管理考核、关心关爱”六项制度,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非常感谢到村工作大学生来我大棚助农直播,效果非常好,不仅提高了果蔬销量,还扩大了我这儿的知名度。这些娃娃们有想法、有做法,经过几年历练肯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安泰农牧负责人安志武夸赞道。
“自从这批年轻人来到我们村,我们很多地方都有了新气象。在矛盾调解、发展产业等工作中,他们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应县白马石乡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凯笑着说。
“每次直播结束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复盘直播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直播效果和观众反馈,不断优化直播内容、时间安排、互动方式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区高品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抵市民餐桌。”白堂乡到村工作大学生贾朝晖踌躇满志地说。
“我们现在是在平鲁区白堂乡曹庄村的安泰农牧种植大棚,这里有非常多的蔬菜水果。我手中拿的这个草莓,名字叫随珠,还有一个名字也特别好听,叫做香野。咱们这里还有西红柿、黄瓜、香瓜等等。大家可以带着朋友和家人,提前与春天相约,来这儿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您看到的这是1月21日,该乡到村工作大学生贾朝晖正卖力地在大棚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镜头前面的人卖力“吆喝”,镜头后面的人忙着回复粉丝留言,将直播助农办得有声有色。
无独有偶。朔城区利民镇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依托乡村振兴服务驿站二楼特色农产品展厅,引进利民堡传统木梁粮油加工专业合作社、山西臻勤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晋西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绿源粮油有限公司、锦泰源养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纷纷化身“主播”,热情向广大网友推介菜籽油、胡麻油、莜面、豆面等利民本土特色农产品,介绍生长于独特的高原上的天然农产品,架起了外界和利民镇农业种植户、养殖户、加工企业购销的桥梁。
在直播间里,到村工作大学生不仅介绍当地农特产品、文旅资源,还分享农业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相关知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农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市场的大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朔州的优质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千人计划”,为1162个行政村每村招聘了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为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尽快融入基层,我市推行“定期培训、结对帮带、跟班轮岗、工作例会、管理考核、关心关爱”六项制度,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非常感谢到村工作大学生来我大棚助农直播,效果非常好,不仅提高了果蔬销量,还扩大了我这儿的知名度。这些娃娃们有想法、有做法,经过几年历练肯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安泰农牧负责人安志武夸赞道。
“自从这批年轻人来到我们村,我们很多地方都有了新气象。在矛盾调解、发展产业等工作中,他们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应县白马石乡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凯笑着说。
“每次直播结束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复盘直播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直播效果和观众反馈,不断优化直播内容、时间安排、互动方式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区高品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抵市民餐桌。”白堂乡到村工作大学生贾朝晖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