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执改革之笔 书为民答卷
——市行政审批局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扫描
文章字数:3069
  通讯员刘瑛
  2024年,我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向纵深推进,225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批22项“一件事”线上办件量达3万多件,全年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4763件,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集成办、高效办、全代办、优质办的改革红利。
  与市纪委监委建立“12345热线+纪检监察”“营商环境+纪检监察”联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纾忧解困。
  推进“听民意、办实事”项目,全力纠治办事“难慢繁”问题,招招见效。有效解决政务大厅“停车难”,坚持“让位于民”,可利用车位达到770多个。机动车5项高频业务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业务量日均增加50人次,累计办理1554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运用啄木鸟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受到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充分肯定……
  一年来,市行政审批局以锐意改革的勇气、真抓实干的精神、为民担当的情怀,书写了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答卷。
  “一章”通办 当好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人民的获得感,折射改革的含金量。市行政审批局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一枚印章管审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简政便民、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持续精简办事手续,让企业群众高效办事,推动营商环境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步伐蹄疾步稳,注入了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不懈的探索推进。2024年,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完成向开发区赋权调整;推动落实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职权;出台《容缺受理制度》,实行“容缺受理”事项67项;调整完善审批层级制度,43.1%的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
  行政审批大厅通过优化窗口设置,划分为投资项目综合服务区、社会民生综合服务区、企业开办综合服务区,打造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高效办事模式。
  建立常态化入企服务和重点项目前期策划服务机制,推出打捆审批模式、移动审批模式、“窗口取件+邮政速递”服务模式、现场“自行勘验”+“限时勘验”模式,出台帮办代办服务机制、综合受理窗口延时预约服务制度、“办不成事”反映机制等。
  市行政审批局用担当作为续写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审批效能等重点工作在人民网、山西日报等媒体报道50余次。
  “四办”引领 当好服务发展的主力军
  流程再造,集成办。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市行政审批局作为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总牵头部门,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与市发改委等10个牵头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强力推进落实,实现了首批22个事项线上运行。针对22项“一件事”的基本概念、联办事项、办理须知、申办材料、办理方式等,以图解、场景方式进行集中宣传,社会关注度达2.5万余人。以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办理为例,行政审批部门从企业和群众需求角度出发,将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多个事项,由“一事一流程”变“多事一流程”,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服务场景,实现办事“一平台”、填报“一张表”、办理“一套材料”、多事项“一键联报”。全市“一件事”线上办件量达3万多件。
  在环评、水保审批上,市行政审批局采取“打捆审批”“跨行业打捆审批”“跨地市联合审批”等方式,大幅压缩审批时间。2024年通过25次“打捆”方式完成了59个项目的91个事项审批。我市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环评、排污“两证审批合一”改革试点城市。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上,整合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等4个事项,从以前一件一件办理变成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同时审核发证,减少提交材料53.8%,减少环节72.7%,时限压缩71.4%,按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快进键”。
  在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上,将原先7个审批事项串联验收,改为并联验收,办理时间从6个月以上压缩到仅需13个工作日,极大促进了项目早落地、早见效。2024年共完成联合验收71项。
  数字赋能,高效办。数字赋能,已成为互联网形势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强大引擎。市行政审批局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目前,全市11883个政务服务事项可登陆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为推动高效办事,市行政审批局开发应用了“移动审批”模式,打破以往办件审批的时域限制,实现了审批人员非在岗状态下的业务审批。
  上线智能文件柜,开启“窗口取件+邮政速递+自助取件”模式,实现审批服务“不见面+不打烊”。群众已通过智能文件柜办理业务385件。
  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互认核验,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已进驻包含税务、不动产、医保、社保等各类智能自助服务终端25台,可办理民生事项43项,实现了“人停机不停”、业务办理“全天候”。不断升级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服务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出让和国有产权交易等项目1057项,交易额约97亿元。全力打造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上架惠企政策148条,可申请、可兑现奖励事项129项,推动了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重点项目,全代办。项目建设是经济运行的生命线。市行政审批局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加快推进我市2025年重点项目前期审批办理。制定了206份“一次性告知书”,为项目报批提供一目了然的“导航”。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领导包联+全程帮代”“综合受理+并联办理”“要件容缺+承诺办结”“三全服务+高效审批”五项工作机制,由专人负责全程帮办,以审批“加速度”助力项目“开门红”。
  帮办代办,优质办。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问题,市行政审批局全力打造帮办代办服务区,帮助办事企业和群众在材料准备、网上申报、窗口受理、进度跟踪等环节享受优质、高效的帮代办服务,帮出“温度”,代出“速度”。目前,已为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200余次、业务咨询440余人次。
  “三维”保障 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
  热线保障,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2024年,12345热线共受理全市各类群众诉求284567件,办结率99.81%;满意率93.21%。热线通过强化一号响应、统一受理、多方联动、接诉即办,全面提质增效。特别是,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问题联动办理工作办法》,聚焦群众投诉较多的热点难点、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建立“12345热线+纪检监察”联动督查和四级督办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热线诉求接得快、办得好,用工作辛苦指数赢取了群众满意指数。
  监督保障,实现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营商环境构建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市行政审批局在开展纠治办事“难慢繁”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小切口入手,关键点破局,拿出硬招、实招,对自查发现和接转的130个问题,全部整改,为企业群众办实事132件,总结形成典型案例56个。针对省营商环境政治监督反馈我市的36个问题,通过工作专班推动整改35个,整改完成率97.2%,用不断向好的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
  机制保障,以常态化推动长效化。市行政审批局对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深化、固化、细化、强化,形成长效机制28项。充分发挥“啄木鸟”工作机制,推动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解决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处于全省前列。坚持常态化携专家入企服务机制,全年累计入企服务、携专家帮扶各类项目83次。建立常态化党纪警示教育和执法培训机制,以训促干,以纪整风,全年开展警示教育9次、执法培训16次。
  2025年,市行政审批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干字当头,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上凝聚合力,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上持续发力,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上靠前推进,在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上驰而不息,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