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明方向广积累 实基础应变化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
文章字数:1541
  高中语文虽然只有五册教材,但涉及的知识能力却涵盖小学到高中所学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备考更需要多维度梳理,详细规划,逐项落实。
  一、双基落实重反复
  语言学习讲求字、词、句、篇循序渐进,词语辨析、病句改错、衔接连贯、图文转化、语言运用等,永远是语文的基底。如果具体知识点存在盲点、堵点,在具体场景下的运用便无从谈起。比如,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再加上课文背诵默写,则属于古诗文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这部分首先要落实教材各单元所学。大家可以把基础知识按能力要求进行分类:其中一字不差的一级背诵只有课文默写;对于词的掌握,无论是现代汉语的辨析,还是文言词汇的掌握,都是建立在比较异同基础上的理解与运用,而非机械识记。
  明确掌握要求后,再将这些内容拆解成小单元,分散到每日的记诵时间里来反复落实。建议大家站起身大声朗读,通过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醒大脑有效记忆。如果一时没有记住,也不要强求,更不要焦虑。因为每日的记诵,就是为了找到尚未落实的薄弱环节,再依靠多次反复将知识内化进入潜意识。
  二、阅读强化讲方法
  语文高考阅读,主要包括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涵盖了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述等多种题型。其中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又要以熟练掌握古诗文双基为前提,也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命题中的重难点之一。对于这类阅读,刷题是必要的。刷题,不是为了做完、做对一道题,而是要去找寻同类型题目中的同与异。相同之处,即为答题模板;相异之处,则要进行文章体裁、题材、手法等多维度的分析,进而找出不同类型文章的个性所在。
  三、写作提升勤思考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越来越关注考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和分析。或者关乎国计民生,或者聚焦社会热点。命题内容关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要考查考生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认知程度和理解分析能力。高考作为受关注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担负着为国选材的重任。其选拔标准之一,即是能否健康积极地看待世界,能否正确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在写作中,这一标准自然外化为高远深刻的主题立意。
  有鉴于此,多听、多思、多表达,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同学们复习期间仍要关注时事热点,特别是对这些热点时事的评析,积累事件,更积累观点。有条件的,可以将积累的评析和自己的认识诉诸文字;时间紧则可以口头表达,与家人朋友分享观点。这一环节重在“思”和“辩”,是为言之有物奠基础。
  理性思考和分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即是如何感性表达。首先要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高考作文题目中都有“文体特征鲜明”“明确文体”的要求,因此“文体不限”不是没有文体意识的“四不像”,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意选材,选择最有助于表达的文体形式。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文中,需要议论画龙点睛;议论文中,需要描写润色文采。叙中议,议中叙,需要扎实的写作能力。何时该叙,何时该议;所占比例如何,所起作用为何;如何使记叙描写更生动,如何使议论更有说服力,这些都需要以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为基础。在备战高考的冲刺阶段,加大片段训练和修改,有助于加大审题训练量、提升基础写作能力和积累有效可用素材。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前面提到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用“说”对“写”进行有效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表述的逻辑性。那么日常的阅读,特别是定点的专项阅读,如同题目不同文体的阅读,如同一素材人物或事件在不同题目中运用的阅读,再如提升语言文采的阅读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摘录的目的不是“摘”,而是“仿”和“用”,只有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才有意义。建议同学们进行高考真题及范文的大量阅读和素材积累。
  据《今晚报》作者:郭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