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迎喜神
●魏友夫
文章字数:1061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应县和怀仁都有迎喜神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是一件大事。其实,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都有这种习俗。
  相传从初一至初五,每逢第一个戊或癸日就是喜神下凡日。农历乙巳年即今年迎喜神是大年初一上午9至11时,在城东南方,因东南方是太阳最兴旺的方向,表示阳气上升,旺不可灭,所以取太阳正旺之时。
  迎喜神的习俗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记载:“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意味着如果在年初遇到喜神并得到其照应,就能一年内平安顺遂、福禄富足。因此,在过年期间迎喜神,成了人们为新一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习俗。
  小时候在我们应县曹娘村,迎喜神一般在正月初三左右,而且每年都在村东南桑干河北岸。这一天,父亲领上我们兄弟姊妹,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上午9点后去村东南大地,这时红日高照,晴空万里,尽管是冬末春初,已明显地感觉到阳气上升,春意盎然了。我妈一般不出去,我们拿上妈妈的腰心或头巾去迎。全村人都是这个时间点出来,男女老少会聚在一起,互问过年好。
  有时父亲还牵着马或驴,拿着麻炮,到了村东南宽阔的庄稼地后,我们选择一块较平坦的地方,父亲就地划一个大圆圏,点响三个大麻炮,然后起来沿划的圈顺时针走上三圈,从地里拾些玉米秆或树枝条,带回家放在灶台烧过,村里讲究过了大年,迎过喜神才能出门。我是个最顽皮的孩子,回来的时候早已看到发小,我们约好去他们家打扑克或下象棋,父亲也懒得去管了。
  参加工作后,每年大都回村过年。1996年春节,我已搬进怀仁县委机关家属院新楼房,年前回村看过父母后说好,今年搬到新房了,要在怀仁过个年。打听到迎喜神的时候,我们全家穿着过年买的新毛衣、新鞋、新外衣、以及新皮大衣,随县委机关大院的人们,步行去怀仁县城东南外接神。一出门五彩斑斓的灯展布满了广场,远远望去大旺火高耸入云,旺火穿着霓虹彩带,屹立在十字街中央,顶端孙悟空一手持金箍棒,一手遮眼向东南暸望远方。走到大街上,人们大都认识,互致问候相互拜年,特别是女人们相互看看衣服,夸夸孩子们,温情四溢。整个大街各种彩灯五颜六色,伴随着人们各式各样的穿戴,装饰得更是焕然一新了。
  到了城东南外,迎喜神的做法和村里大致相同,点三响麻炮,有的还放一些鞭炮,挥去旧时尘埃,迎来新的希望,带着欢乐,装着幸福,家家欢天喜地返回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每当迎喜神那天,开着汽车迎喜神成为常态。出城东南大道旁,转上三圈,见得人少了,也不聚集、也不寒暄拜年了,因做饭都用天然气,所以也不带柴草回家了,真是再现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