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领头雁”
文章字数:1859
温晋华 王振
近年来,应县下社镇赵堡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党建引领,致力践行“千万工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踔厉风发,谱写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
强化支部建设 致力打造坚强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围绕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该村党支部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打造阵地夯实基础。多方筹资16万元,整修了房屋,配齐了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党建阵地和方便群众办事的党群服务中心。整章建制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支部工作、“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建例会等基层党建制度,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村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转变作风,完善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机制,保障党员和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强化产业发展 致力推动提档升级
赵堡村人均耕地不足1.2亩,为了做足土地文章,村党支部聚焦发展特优农业,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一条新路径。大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修建水泥路、砂石路1.33万平方米,铺设节水灌溉管网2.8万余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蔬菜产业。具体做到“三抓”:一抓设施蔬菜发展,全村蔬菜大棚破题起步,从无到有、稳步发展,从原来只能种一茬菜,达到现在能种两茬菜。2024年,每亩蔬菜大棚平均毛收入3.2万元。目前全村蔬菜大棚达85座,发展势头强劲。二抓科技培训,在村内建设了农技服务站,特聘中国农大教授实施了“紫皮大蒜提纯复壮二期”试验项目,对村民种植大蒜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把“培训课堂”开在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大蒜种植可持续发展。三抓品牌宣传,线上线下拓展大蒜产品营销,确保卖得出、收益高。2024年,全村落实“紫皮大蒜套种架豆”达13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多,亩均毛收入达到2万元。相比种植玉米,每亩增收1.79万元。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坚持“以牧养菜、牧菜并举”,规划了“打造全县生猪第一村”的发展思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村民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近几年,高峰时期全村母猪存栏达1000余头,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
强化环境整治 致力提升村庄形象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当标杆、打先锋、做表率,发动群众对标对表,深入推进“六乱”整治,大力践行“千万工程”。特别是突出整治了历史遗留的沿街乱建乱搭乱盖房屋等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连续21天深入到相关农户,一家一家地做思想说服工作,设身处地帮助解决问题,集中整治了三条街,全长1500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0余处。在此基础上,完成三条沥青和水泥路面改造,配套道路周边环境绿化,完成新建小广场两处、村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建设,2024年11月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100%全覆盖;在村外旅游路交叉口事故多发地设立了减速带,安装了指示灯、牌、广角镜,确保了群众出行安全。全村“六乱”整治深入人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示范村”“样板村”。
强化党建引领 致力推进基层治理
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形式,激发农村党组织活力,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构建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党组织体系网格,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为民服务更精细。2024年,全村网格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解决群众诉求12件,实施业务帮办60余件。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组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积极参与石庄先飞设施农业扶贫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确保了全村脱贫户大病救助、村级公益岗位经费等公共事业支出。党建引领巩固衔接。村党支部委员坚持联户帮扶不放松,加强产业扶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对村里脱贫户、监测户进行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监测户张香茹,去年因生病住院导致生活困难,村里及时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帮助办理了医疗报销手续。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健身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健康文明新风,全村上下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了人心、塑造了文明村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赵堡村,村内干净舒朗、整洁有序、环境宜人,村外田成方、渠遍布、林成网、路相连,全村产业兴、村民富、村风正、村容美、人心顺,呈现一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近年来,应县下社镇赵堡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党建引领,致力践行“千万工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踔厉风发,谱写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
强化支部建设 致力打造坚强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围绕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该村党支部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打造阵地夯实基础。多方筹资16万元,整修了房屋,配齐了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党建阵地和方便群众办事的党群服务中心。整章建制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支部工作、“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建例会等基层党建制度,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村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转变作风,完善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机制,保障党员和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强化产业发展 致力推动提档升级
赵堡村人均耕地不足1.2亩,为了做足土地文章,村党支部聚焦发展特优农业,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一条新路径。大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修建水泥路、砂石路1.33万平方米,铺设节水灌溉管网2.8万余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蔬菜产业。具体做到“三抓”:一抓设施蔬菜发展,全村蔬菜大棚破题起步,从无到有、稳步发展,从原来只能种一茬菜,达到现在能种两茬菜。2024年,每亩蔬菜大棚平均毛收入3.2万元。目前全村蔬菜大棚达85座,发展势头强劲。二抓科技培训,在村内建设了农技服务站,特聘中国农大教授实施了“紫皮大蒜提纯复壮二期”试验项目,对村民种植大蒜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把“培训课堂”开在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大蒜种植可持续发展。三抓品牌宣传,线上线下拓展大蒜产品营销,确保卖得出、收益高。2024年,全村落实“紫皮大蒜套种架豆”达13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多,亩均毛收入达到2万元。相比种植玉米,每亩增收1.79万元。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坚持“以牧养菜、牧菜并举”,规划了“打造全县生猪第一村”的发展思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村民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近几年,高峰时期全村母猪存栏达1000余头,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
强化环境整治 致力提升村庄形象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当标杆、打先锋、做表率,发动群众对标对表,深入推进“六乱”整治,大力践行“千万工程”。特别是突出整治了历史遗留的沿街乱建乱搭乱盖房屋等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连续21天深入到相关农户,一家一家地做思想说服工作,设身处地帮助解决问题,集中整治了三条街,全长1500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0余处。在此基础上,完成三条沥青和水泥路面改造,配套道路周边环境绿化,完成新建小广场两处、村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建设,2024年11月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100%全覆盖;在村外旅游路交叉口事故多发地设立了减速带,安装了指示灯、牌、广角镜,确保了群众出行安全。全村“六乱”整治深入人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示范村”“样板村”。
强化党建引领 致力推进基层治理
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形式,激发农村党组织活力,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构建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党组织体系网格,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为民服务更精细。2024年,全村网格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解决群众诉求12件,实施业务帮办60余件。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组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积极参与石庄先飞设施农业扶贫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确保了全村脱贫户大病救助、村级公益岗位经费等公共事业支出。党建引领巩固衔接。村党支部委员坚持联户帮扶不放松,加强产业扶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对村里脱贫户、监测户进行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监测户张香茹,去年因生病住院导致生活困难,村里及时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帮助办理了医疗报销手续。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健身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健康文明新风,全村上下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了人心、塑造了文明村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赵堡村,村内干净舒朗、整洁有序、环境宜人,村外田成方、渠遍布、林成网、路相连,全村产业兴、村民富、村风正、村容美、人心顺,呈现一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