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制订计划 夯实基础 手绘地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指导
文章字数:1535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考试育人价值,问题设置注重基础性、探究性和生成性,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在一轮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制订复习计划
  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模块。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是参加高考的必备过程。做好一轮复习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同学们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留出时间进行休息和体育锻炼,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建议在短暂的假期中,完整复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是提升题目准确性的前提。
  二、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就是精准把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不能理解为死记硬背,对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生长期与生长周期、天体与天球、日冕与日珥等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要特别留心,进行对比记忆。明确地理原理讲的是什么,与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等。以水为例,高考中涉及了水文、水系、水能及航运等概念,要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支流、流域形状、流域面积、流程、注入海洋等)、水能(河流流量、地势落差),及水文水系特征对发展航运的影响。
  三、构建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绝不是参考书上的思维导图,应该是自己读透读懂课本建立起来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复习是将新问题与旧知识网络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将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将气候作为核心知识点,首先复习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再明确气候类型名称、特点、成因、分布范围,最后分析气候的形成及其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从气候知识扩展到自然带及土壤的分布等,这样从上下位知识、并列知识、因果知识等不同维度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建立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用心做好可以明显提升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
  四、手绘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手绘地理原理图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理原理,生动、形象、鲜明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把复杂知识简单化,加强对地理原理的深化记忆。手绘地图其实就是整理地理原理的过程,对知识的深化理解,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理解能力。如手绘大气受热过程,明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过程,同时深化理解了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再如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绘图中得知三圈环流影响大陆西岸,季风环流影响大陆东岸。除此以外还有洋流分布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城市功能区的地租分布曲线等。绘制地图过程即理解落实知识的过程,可以掌握原理的形成过程,深化理解地理原理。
  五、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在地理高考复习中,要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首先,选择历年高考真题和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避免做偏题、怪题。其次,培养计时做题的习惯,做题过程中,注重题目及地理图表关键信息,与地理原理及概念相结合,提高题目的正确率。再次,注重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中分析错题的原因,及时回归课本巩固复习错题涉及地理知识及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出正确的题目解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好复盘错题的频率。最后,注重答题技巧,如答题时间分配,避免在某个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注意答题规范,分点作答、条理清晰,选择题目可以使用排除法、比较法等,提高得分率。
  六、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在地理高考复习中,同学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与同学、老师、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据《今晚报》作者: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