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追梦人
文章字数:3465


本报记者 符烨邦 通讯员王汉平
走进位于朔城区贺家河村的一栋四合院内,只见上下两层的各房间里,有条不紊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类红色胸章、样式各异的画册报刊、各种红色题材的老旧物品。整栋四合院就像一座红色博物馆,让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满满当当存放的都是主人精心收藏的珍品,而每件红色藏品的背后,诠释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这个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的主人就是朔州市红色记忆文化协会会长、红色收藏家——贺占望。
源自童年梦萌发红色情
贺占望,一米八七,仪表堂堂,和蔼中透着刚毅。他待人真诚友善,做事一丝不苟,谈起红色收藏如数家珍。二十多年来,为了收藏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红色藏品,他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只有他本人自己清楚。
今年51岁的贺占望,是朔城区贺家河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弟兄姊妹多,家庭经济困难,贺占望没有念完初中就到朔州市神泉制药厂当了一名药品推销员。但药品推销员收入微薄,为了家庭,为了生计,更为了自己的爱好,他先后打过短工、跑过运输、代理过药品,现在承揽大小设备安装工程等业务。由于他的执着和努力,角色在转变,事业也步步高升,他慢慢积攒了一些积蓄。
作为一名党员,他对红色收藏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大爷贺延龄1946年在家乡应征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1948年牺牲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年仅25岁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从小听着父母讲红色故事长大的贺占望,爱看红色书籍和革命题材影视剧,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在大爷的影响和家人的熏陶下,红色情结遗传在他的基因中、流动在他的血脉里。屈指算来,贺占望由当初的红色收藏“门外汉”,到如今已经成了“入行”二十多年的“收藏家”。
刚开始时,他经常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在朔城区附近各个废品收购点转悠,有时一蹲就是半天,发现有用的旧报纸画册及旧物件,他都会高出几倍价钱买下。二十多年来,酷爱红色收藏的贺占望足迹遍及朔州六区县及全国各地,并与好多红色收藏爱好者建立了微信联系。有时为了几枚毛主席像章、几件旧物件,他会驱车上百里,不顾路途崎岖,赶到山村收藏者家里,苦口婆心说服人家卖给他,无功而返也是家常便饭。
由于他自幼喜好收藏,特别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忠诚和爱戴。于是他便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毛主席像章,日积月累积攒起上千枚各种材质、造型的毛主席像章。有半身、站、坐身态各异的毛主席瓷塑像、画像、搪瓷像,以及用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主席像章制作的中国地形图,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内最为突出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报纸、画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小人书、老照片等。
他虽然没有多高学识,但有一颗热爱共产党、热爱红色收藏的赤城红心。在琳琅满目的像章中,他最早收藏的是一枚铜质的毛主席像章,大小和硬币差不多。为了收集有价值的毛主席像章,他不顾路途遥远,到过北京、山东、陕西、东北等许多地方。在他收藏的众多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中,最珍贵的是一套34枚的套章,展现了毛泽东青年、中年和晚年各个历史时期的形象。
历经二十多年的红色收藏之路,如今他的各类红色藏品总计高达十万多件(册),累计投入上百万元。有人说他做这些事情不值得,但他觉得,只要能为红色记忆的传承和朔州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为党旗党徽增添一份光彩,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展馆传教化协会聚同行
谈及收藏红色藏品的经历,贺占望说,最初只是个人爱好,但随着红色藏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便萌生出一个念头:“建一座功能齐全的朔州市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让更多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通过实物来更感性、更具体地了解红色历史、红色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贺占望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和藏品开办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规划和设计,把自家四合院所有房间进行了简单装修,并且将收藏价值和教育意义显著的藏品精挑细选出来分类装裱,把各种画像、旗帜等悬挂上墙,红色书籍、报纸以及各种军用武器模型等整齐摆放,供人们参观学习。有了展览平台,贺占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红色藏品的挖掘整理中。在他看来,每件文物都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外人看不懂的一件粗布军装,他通过研究辨认上面的部队番号,还原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场景,让很多参观者流下感动的泪水。由于藏品多,陈列馆空间有限,现在还有许多珍贵藏品,因为没有场地没能展出来,存放在自家库房。
近年来,朔州市红色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为了把红色文化发扬好、传承好,凝聚全市红色文化社会力量,由贺占望发起成立的“朔州市红色记忆文化协会”,在2020年8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会员有上百人之多。谈到成立协会的初衷,贺占望说:“朔州市是传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丰厚,要利用协会平台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藏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教化功能,让红色文化光耀千秋,教育激励后人。”协会的成立,让他感到了荣誉感,也能够更好地发掘、整理、传承和发扬全市红色文化收藏,进一步推动全市红色文化繁荣。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贺占望每年举办各类公益展出活动,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特色品牌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者对这些红色藏品赞叹不已,纷纷表示很多藏品都是第一次见到。截止目前,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上百场次,慕名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及各界群众上万人次。
“贺占望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红色收藏爱好者,二十多年孜孜不倦,从收藏红色藏品到创办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填补了朔州不少党史资料、红色文化的空白,为弘扬朔州红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2024年10月,朔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二级巡视员李志斌参观时说道。
感恩大时代回馈下一代
贺占望的妻子经常埋怨他不务正业,为弄这些收藏品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换回了满屋子的旧物件、“烂”画册、“破”报纸,还耽误了不少生意。可是,所有的苦和难都无法改变他的初衷。
面对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每年需要投入不菲的运行费用,贺占望说:“红色藏品所蕴含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感恩,贺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认识到需要感恩,特别是参观者的赞誉,使我坚定了感恩。感恩唯一的方式就是回馈,我要把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建成全市党史教育中心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使其成为全市红色文化研究交流的窗口和平台。”为此,他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奋斗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红色藏品的不断积累和逐渐丰富,贺占望成为了朔州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由于平日大笔的资金用于收藏,他常常囊中羞涩。他喜欢红色收藏,但不以营利为目的。一次,工程上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有人出高价购买他在陈列馆里所有藏品,他都不舍得卖。2023年夏天,一批外地红色收藏爱好者慕名来到朔州参观他的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对馆内陈列的展品表示惊讶,如此内容丰富的展品在全国少有,纷纷赞叹不已,认为他的红色收藏代表了朔州的一种文化、一种情结、一种温暖的红色记忆。
因为红色收藏渐渐有了名气,也有人慕名而来想高价收购一些罕见的红色藏品,都被他婉言谢绝。“我搞收藏红色藏品,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赚钱,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二十多年来,他痴迷红色收藏,传承红色文化,其多件红色收藏品在全国全省各种红色文化藏品大会上展出,并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多家新闻媒体竞相进行了宣传报道。
贺占望不仅拒绝了高价出让,每年七一前夕和特殊节日、重大节日,还要举办红色收藏展览。特别是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朔州建市30周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从几十万件(册)作品中,经过反复遴选,选出精品举办红色藏品展览。展览以建国、建党、建市各个时期实物等为代表,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无偿参观学习。为了让参观者用心领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还担任义务讲解员,把革命故事讲得头头是道。
贺占望的朔州市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开馆四年来,不间断地接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以及市民、游客。现在,他的陈列馆被命名为朔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朔州市红色教育基地等。2021年5月,他因收藏红色藏品,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市青少年教育活动中成绩显著,被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等联合授予“爱国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收藏红色记忆,展示历史真相,捍卫红色史实,守望初心使命。多年来,贺占望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红色收藏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创办一个功能完善的红色记忆藏品陈列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收藏当成终生事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