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促发展 履职为民显担当
文章字数:2938
记者 刘淑花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朔州建市35周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地方立法特色鲜明,监督工作精准有力,决定任免应时有效,代表履职更加充分,为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回眸过往,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全年共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3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0项,开展执法检查1项、执法调研3项、专题调研18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这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展现了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紧贴群众呼声期盼、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所取得的成绩。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政治方向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毫不动摇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不断强化思想引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全年共组织召开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2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5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省人大常委会学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我市交流了学用情况。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并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制定人大工作要点、立法和监督计划等,保证人大工作与市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按照市委要求,组织调研组赴长沙、湘潭等地考察调研,向市委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决策参考。
持续深化党的建设。从严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之弦。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讲授纪律党课11次,开展学习交流4次。同时健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改革发展 依法高效监督
“通过!”2024年10月25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草案)》;同年11月22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予以批准。
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一部法规性决定,丰富了地方立法形式的同时,有利于把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守护绿水青山、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市中心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财政预决算和审计工作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等,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就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听取审议春耕备耕工作情况、农业特优发展工作情况等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执法调研,开展《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专题调研,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桑干河流域治理和修复情况、打击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等报告,助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牢记为民宗旨 推进法治建设
修改《朔州市地方立法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健全立法机制,规范立法活动;
制定《朔州市城市垃圾管理条例》,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品质,保障群众人居环境;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一办法”、噪声污染防治等执法调研,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是前进的动力,法治是改革的保障。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顺应改革大势、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朔州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实现报告全覆盖;市本级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数据库平台均已开通,共发布规范性文件130件;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备案规范性文件6件,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市政府、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4件。
助推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听取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文物保护“一法一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职业教育“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等专题调研,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关注热点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筑牢公平正义防线,听取审议市法院关于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市检察院关于全市检察机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等报告,维护法律尊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发挥代表作用 广泛汇聚民智
人大工作的基础是代表,活力在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在青岛市人大代表教育保障中心和我市市委党校举办两期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学习班,提升组成人员和代表的履职能力;制定出台《市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提升代表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代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双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深入72个代表联络站和254个联络点开展活动,3909人次参与活动,收集群众提出问题与反映意见建议658条,全部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及时向代表与群众反馈相关问题办理情况。
办好代表议案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处理办法”,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代表意见建议,让代表呼声有回应、群众期盼有着落。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交的171件建议已全部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
山河锦绣,华章日新。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步伐永不停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履职、开拓进取,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不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朔州建市35周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地方立法特色鲜明,监督工作精准有力,决定任免应时有效,代表履职更加充分,为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回眸过往,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全年共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3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0项,开展执法检查1项、执法调研3项、专题调研18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这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展现了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紧贴群众呼声期盼、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所取得的成绩。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政治方向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毫不动摇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不断强化思想引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全年共组织召开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2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5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省人大常委会学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我市交流了学用情况。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并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制定人大工作要点、立法和监督计划等,保证人大工作与市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按照市委要求,组织调研组赴长沙、湘潭等地考察调研,向市委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决策参考。
持续深化党的建设。从严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之弦。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讲授纪律党课11次,开展学习交流4次。同时健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改革发展 依法高效监督
“通过!”2024年10月25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草案)》;同年11月22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予以批准。
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一部法规性决定,丰富了地方立法形式的同时,有利于把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守护绿水青山、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市中心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财政预决算和审计工作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等,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就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听取审议春耕备耕工作情况、农业特优发展工作情况等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执法调研,开展《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专题调研,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桑干河流域治理和修复情况、打击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等报告,助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牢记为民宗旨 推进法治建设
修改《朔州市地方立法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健全立法机制,规范立法活动;
制定《朔州市城市垃圾管理条例》,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品质,保障群众人居环境;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一办法”、噪声污染防治等执法调研,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是前进的动力,法治是改革的保障。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顺应改革大势、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朔州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实现报告全覆盖;市本级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数据库平台均已开通,共发布规范性文件130件;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备案规范性文件6件,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市政府、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4件。
助推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听取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文物保护“一法一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职业教育“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等专题调研,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关注热点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筑牢公平正义防线,听取审议市法院关于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市检察院关于全市检察机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等报告,维护法律尊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发挥代表作用 广泛汇聚民智
人大工作的基础是代表,活力在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在青岛市人大代表教育保障中心和我市市委党校举办两期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学习班,提升组成人员和代表的履职能力;制定出台《市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提升代表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代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双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深入72个代表联络站和254个联络点开展活动,3909人次参与活动,收集群众提出问题与反映意见建议658条,全部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及时向代表与群众反馈相关问题办理情况。
办好代表议案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处理办法”,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代表意见建议,让代表呼声有回应、群众期盼有着落。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交的171件建议已全部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
山河锦绣,华章日新。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步伐永不停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履职、开拓进取,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不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