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踔厉奋发 筑梦前行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阴篇章
文章字数:3596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转型成果显著——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85项,总投资3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多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92项,续建项目93项。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9项,争取资金5.4亿元,到位2.3亿元;申请地方专项债券项目30项,申请债券29.4亿元,下达2.8亿元。
  这一年,和美乡村升级——年度投资1.2亿元,建设省级朔州市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示范项目1个(山阴县“千万工程”暨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项目);年内完成和美乡村建设27个村。确定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省级提档升级村25个;市级精品示范村5个(含省级3个),市级提档升级村30个(含省级25个)。玉井镇荣获“山西十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品牌乡镇”、薛圐圙乡被授予“山西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这一年,民生福祉增进——建成投运的“四馆两中心”已成为山阴的新名片。新建11座换热站,老旧小区改造、东城区雨污分流及老旧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山阴南站建成通车,山阴“广武号”冠名高铁列车首发开行,标志着山阴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铁公机立体交通主枢纽基本形成,全面融入1小时的省会城市圈、2小时的首都经济圈,让旅客在感受“山阴速度”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山阴的文化魅力。
  使命如磐,重任在肩。2024年,山阴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锐意改革 转型发展谱新篇
  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工业强则产业强。山阴县坚持深化拓展北部“深加工制造”、中部“产城人融合”、南部“农文旅康养”发展思路,同步推进新质发展与传统转型,全力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
  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坚决扛起能源革命改革试点责任,推动煤炭绿色转型,提高煤炭供应韧性,全面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全年原煤产量预计达3752.5万吨,洗煤预计2027万吨,完成发电量76.7亿度。完成智能化煤矿建设5座,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完成酉宜煤矿兼并重组。积极推动华能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储能发电、格盟10万千瓦农光储氢一体化等5个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电力总装机容量231.7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6%。
  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布局产业链、催生新动能,一大批新型材料、精细化产品填补市场空白,完成5万吨煅烧高岭土深加工、10万吨废旧轮胎再生利用、5万吨无机矿粉功能性涂料和20万吨专用腻子粉生产线建设等项目。目前,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入园企业42家,“四上”企业21家。新建开通5G基站84座。2024年全县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契机,组织了战马巡游广武古城、广武长城等活动。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冰雪运动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冰雪+”战略,全力打造“冰雪小镇”,促进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助推“冷资源”发挥“热效应”,目前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2万人,营业收入预计达到3600万以上。广武国际滑雪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2024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冰雪户外运动项目,成功举办了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赛区、“新浪杯”高山滑雪公开赛、“超级定点”滑雪公开赛、2024—2025全国滑雪定向挑战赛山西广武站等重要赛事,举办了“激情冰雪季 欢乐朔州年”山西朔州冰雪旅游季暨长城旅游推介活动,一张华北地区“冰雪经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新名片闪闪发亮。围绕广武长城开展了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完成了以长城巡护员为题材的微电影《长城长》拍摄,荣获了由山西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强国复兴,有你有我——第七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微电影类一等奖。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长城博物馆改造、旧广武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口子梁——吴儿城段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顺利完工,山阴塞外体育旅游精品骑行线路入选山西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掘文旅资源,打造化悲岩寺、瑞云寺、蝴蝶谷、南洲书院等10个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多点开花。
  沃野锦绣 乡村振兴绘新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山阴县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南奶、北肉”“南果蔬、中玉米、北杂粮”产业布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大和美乡村建设力度,全链条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手段,不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7551.5万元,实施屋顶光伏电站、生物质燃料加工厂等产业项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5731人。资助义务教育2603人,发放约340.4万元;资助幼儿497人,发放49.7万元。“雨露计划”资助307人,发放92.1万元。156家中心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上线入网,脱贫人口大病患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四种慢病面对面随访率均达到100%。危房改造4户,安全隐患房屋排查完成率100%。2024年为448户发放小额贷款2049.76万元。2024年缴纳防贫险约120.6万元。
  聚力“特”“优”发展农业——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开展“防撂荒”专项整治活动,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5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73万亩,粮食产量达6亿斤以上。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培育,在持续打响“塞外火山土”“雁门香”“鑫邦”等名优品牌上基础上,积极推动绿色农产品认证,有效提高全县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在有效期内认证的绿色农产品18个。成功申报古城食品、富硒小米、钙基材料3个市级专业镇。举办了首届“山阴甄选”农特产品博览会。完成2023年度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奶牛存栏7.6万头,鲜奶产量31万吨。种植优质饲草20万亩,收贮36万吨。
  和美乡村增颜提质——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群众生活品质和乡村“颜值”持续提升。聚焦重点区域,紧盯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出台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深入开展“五清一改”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心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心中有民 以人为本增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山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拿出超过八成财力,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主动作为,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纾解民生难题、夯实民生基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频共振。
  就业社保有力到位——持续拓宽社会保障广度,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服务点正式运行,办理业务4.7万单。积极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等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完善各阶段教育资源供给,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力以赴改善办学条件,“均衡编班”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大班小校”、择师不择校等现象已彻底消除,中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二本以上达线率连年上涨,达线率近50%。
  稳步建设健康山阴——持续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完善2家卫生院中医馆、5家村级卫生室中医阁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完成省统筹区域平台建设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组建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室。成功举办第三届环河阳湖、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2024年二级以上天数317天,综合质量指数3.84。河头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II标准,大东庄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优良水体达100%。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砷(氟)改水管线改造与水质净化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造林绿化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3万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山阴县想群众之所想,行百姓之所愿,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努力打造充满民生温度的“品质之城、温暖之市”。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山阴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敢为人先、拼搏创新,继续朝着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笃行不怠,持续开创山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