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安排
文章字数:3861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按照市委七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聚焦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扩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各项转型发展类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激发消费潜能。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群众消费层级。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促进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开展文旅消费促进季,实施九大行动百项活动。实施“千集万店”改造工程,完善乡村e镇运营机制,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推动成品油流通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全覆盖。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项目1275个,总投资33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9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季度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率达到45%以上,上半年达到80%以上。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杀虎口—右卫古城长城核心展示园建设。持续放大“跟着悟空游山西”流量效应。成立应县木塔研究院,加强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稳定外贸外资。强化外贸企业服务,落实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措施,稳定龙头企业进出口规模。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引进多元外贸主体,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
(二)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质升级煤电产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做强做优煤炭产业。推动核增产能、增扩资源,全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建成8座智能化煤矿,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平右500千伏汇集站输变电工程,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电力总装机突破210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到730亿千瓦时。聚链成群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专业镇扩规提质行动、转型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推进总投资971亿元的102个制造业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36个。推动陶瓷、医药、特色食品等产业稳步发展,推动三元炭素年产10万吨炭素制品生产线、雅士利奶粉生产线、优尊陶瓷隧道窑改扩建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利用固废原料优势,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推进10GW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村村通5G工程,加快5G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信创等产业。梯次培育经营主体。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20户、“专精特新”企业25户。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稳妥依法授权放权,深化管运分离和“三项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办事效率。支持工业类开发区因地制宜培育1—2个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整合创新资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引进科研院所、创新企业,高标准建成运营“晋创谷·朔州”,打造区域创新引领驱动平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项目组织机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家。
(三)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上发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决杜绝违规招录、盲目决策、盲目投资,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合理划分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塞上英才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建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完善“企业安静期”制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集大原高铁、朔州滋润机场为纽带,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引进发达地区产业、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深化与晋蒙冀、呼包鄂榆、成渝陕、山西中部城市群等联动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四)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上发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持续建设交通强市。推动应繁高速、G208线怀仁王家堡至山阴薛圐圙段改扩建、元朔高速西影寺至朔城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推动G336应县罗庄至朔城区东榆林段改扩建、省道宁应线铺龙湾至陈家堡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朔州东站迎宾收费站建成投用。加快4条国省道过境改线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实施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提质增效行动。建设“四好农村路”217公里。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着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体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抓好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和高品质住宅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五)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发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强市
抓好稳粮保供。围绕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任务,实施“七大工程”。在应县、平鲁实施玉米、油菜单产提升项目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建设平鲁、右玉马铃薯籽种培育基地。建设平鲁区、怀仁市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壮大畜牧业规模,确保奶牛存栏稳定在15.3万头、肉羊出栏稳定在475万只、生猪出栏稳定在60万头。抓好特色产业。实施“四大工程”,粮经饲、农林牧并举,产加销、农文旅贯通。抓好乡村建设。以国省道干线和高铁沿线、长城一号公路、桑干河沿线村庄为主,重点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工程、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再打造30个精品示范村、230个提档升级村。抓好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好巩固衔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强化就业帮扶,落实帮扶车间、交通补贴、稳岗补助、职业技能培训、以工代赈等政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六)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发力,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营造林16.35万亩。持续开展“三区”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七里河幸福河湖建设。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生态保护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抓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朔州行动,持续推进煤电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发力,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突出就业创业优先。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展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空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开展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所,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8所。加快推进朔州师专实训楼、市第四中学高中校舍建设,推动市五小、万和小学建成招生。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确保中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落实教师逐年补充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适龄人员全覆盖,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朔州市大医院、朔城区人民医院三甲标准达标建设。启动市妇幼保健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建设。持续加大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10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补短板工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八)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发力,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拧紧压实安全生产全链条责任,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持续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深查彻改风险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汛期、极端天气等防范应对。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突能力。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争取用更长期、更低成本的法定债务置换全市存量隐性债务,确保融资平台债务、隐性债务按期清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完成保交房任务。持续用力建设平安朔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各项转型发展类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激发消费潜能。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群众消费层级。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促进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开展文旅消费促进季,实施九大行动百项活动。实施“千集万店”改造工程,完善乡村e镇运营机制,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推动成品油流通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全覆盖。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项目1275个,总投资33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9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季度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率达到45%以上,上半年达到80%以上。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杀虎口—右卫古城长城核心展示园建设。持续放大“跟着悟空游山西”流量效应。成立应县木塔研究院,加强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稳定外贸外资。强化外贸企业服务,落实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措施,稳定龙头企业进出口规模。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引进多元外贸主体,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
(二)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质升级煤电产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做强做优煤炭产业。推动核增产能、增扩资源,全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建成8座智能化煤矿,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平右500千伏汇集站输变电工程,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电力总装机突破210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到730亿千瓦时。聚链成群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专业镇扩规提质行动、转型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推进总投资971亿元的102个制造业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36个。推动陶瓷、医药、特色食品等产业稳步发展,推动三元炭素年产10万吨炭素制品生产线、雅士利奶粉生产线、优尊陶瓷隧道窑改扩建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利用固废原料优势,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推进10GW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村村通5G工程,加快5G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信创等产业。梯次培育经营主体。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20户、“专精特新”企业25户。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稳妥依法授权放权,深化管运分离和“三项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办事效率。支持工业类开发区因地制宜培育1—2个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整合创新资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引进科研院所、创新企业,高标准建成运营“晋创谷·朔州”,打造区域创新引领驱动平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项目组织机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家。
(三)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上发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决杜绝违规招录、盲目决策、盲目投资,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合理划分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塞上英才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建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完善“企业安静期”制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集大原高铁、朔州滋润机场为纽带,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引进发达地区产业、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深化与晋蒙冀、呼包鄂榆、成渝陕、山西中部城市群等联动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四)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上发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持续建设交通强市。推动应繁高速、G208线怀仁王家堡至山阴薛圐圙段改扩建、元朔高速西影寺至朔城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推动G336应县罗庄至朔城区东榆林段改扩建、省道宁应线铺龙湾至陈家堡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朔州东站迎宾收费站建成投用。加快4条国省道过境改线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实施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提质增效行动。建设“四好农村路”217公里。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着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体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抓好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和高品质住宅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五)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发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强市
抓好稳粮保供。围绕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任务,实施“七大工程”。在应县、平鲁实施玉米、油菜单产提升项目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建设平鲁、右玉马铃薯籽种培育基地。建设平鲁区、怀仁市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壮大畜牧业规模,确保奶牛存栏稳定在15.3万头、肉羊出栏稳定在475万只、生猪出栏稳定在60万头。抓好特色产业。实施“四大工程”,粮经饲、农林牧并举,产加销、农文旅贯通。抓好乡村建设。以国省道干线和高铁沿线、长城一号公路、桑干河沿线村庄为主,重点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工程、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再打造30个精品示范村、230个提档升级村。抓好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好巩固衔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强化就业帮扶,落实帮扶车间、交通补贴、稳岗补助、职业技能培训、以工代赈等政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六)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发力,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营造林16.35万亩。持续开展“三区”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七里河幸福河湖建设。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生态保护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抓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朔州行动,持续推进煤电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发力,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突出就业创业优先。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展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空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开展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所,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8所。加快推进朔州师专实训楼、市第四中学高中校舍建设,推动市五小、万和小学建成招生。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确保中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落实教师逐年补充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适龄人员全覆盖,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朔州市大医院、朔城区人民医院三甲标准达标建设。启动市妇幼保健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建设。持续加大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10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补短板工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八)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发力,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拧紧压实安全生产全链条责任,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持续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深查彻改风险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汛期、极端天气等防范应对。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突能力。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争取用更长期、更低成本的法定债务置换全市存量隐性债务,确保融资平台债务、隐性债务按期清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完成保交房任务。持续用力建设平安朔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