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朔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文章字数:3261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8.5亿元,下降0.5%。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8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9.3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4亿元,下降1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86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7元,增长4.8%。
(一)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集聚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抓项目、强招引,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三)深改革、提效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能源革命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扎实开展。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四)抓建设、重治理,环境品质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管理日益规范。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保基本、惠民生,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医疗卫生保障有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就业养老扎实推进。文体事业不断进步。
(六)保安全、守底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隐患加快化解。社会治理工作务实有效。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聚焦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扩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5%;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8.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35%;9.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左右。
约束性指标:
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2项指标完成省定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环境质量方面,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设区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等7项指标完成国家和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
三、202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力争建成8座智能化煤矿。推动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全年发电量达到730亿度,增加值增长6.5%。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产业为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攻关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质量产品,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壮大提升数字经济。聚焦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场景、新消费、新产业,加快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共数据管理,开展公共数据归集、存储、加工和治理,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朔州路径”。
(二)千方百计扩大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贯彻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多渠道促进居民提升消费水平。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聚焦“两重”,高质量谋划一批牵引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1275个,总投资33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9亿元。
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总结好运用好推动民间投资的有效经验做法,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好做法,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做强主业,更好发挥国企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经营效益。
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完善交通设施。推动应繁高速、G208线怀仁王家堡至山阴薛圐圙段改扩建、元朔高速西影寺至朔城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推动G336应县罗庄至朔城区东榆林段改扩建、省道宁应线铺龙湾至陈家堡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高铁朔州东站迎宾收费站建成投用。
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城市体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整体颜值。
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攻坚提质增绿,加强小街小巷(城市支路)行道树种植、广安街市府街马邑路3个口袋公园、振武街两侧景观绿化、城市绿道建设,切实均衡分布绿地,增加城市绿量。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市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3.1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5.92亿斤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田长制,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实第一产业项目谋划,重点推进朔城区盐碱地水稻种植和冬小麦示范种植、怀仁雁门肉羊、应县冷凉蔬菜、应县道地中药材、右玉羊肉等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发掘投资潜力,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提质增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抓乡村建设,提升环境宜居性;抓乡村发展,提升产业带动力;抓乡村治理,提升生活幸福感。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发展,拓展“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适龄人员全覆盖,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打造右玉红色文化和乡村生态旅游、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广武长城、安太堡露天煤矿、峙峪猎马人、崇福寺、金沙滩、神头湿地等文旅名片,加大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村庄古堡、古遗址的挖掘与保护工作。
(七)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巩固拓展源头治理成果,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帮助房地产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完成“保交楼”任务。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守政府债务红线,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坚决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政府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8.5亿元,下降0.5%。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8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9.3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4亿元,下降1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86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7元,增长4.8%。
(一)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集聚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抓项目、强招引,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三)深改革、提效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能源革命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扎实开展。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四)抓建设、重治理,环境品质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管理日益规范。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保基本、惠民生,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医疗卫生保障有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就业养老扎实推进。文体事业不断进步。
(六)保安全、守底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隐患加快化解。社会治理工作务实有效。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聚焦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扩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5%;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8.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35%;9.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左右。
约束性指标:
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2项指标完成省定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环境质量方面,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设区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等7项指标完成国家和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
三、202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力争建成8座智能化煤矿。推动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全年发电量达到730亿度,增加值增长6.5%。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产业为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攻关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质量产品,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壮大提升数字经济。聚焦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场景、新消费、新产业,加快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共数据管理,开展公共数据归集、存储、加工和治理,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朔州路径”。
(二)千方百计扩大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贯彻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多渠道促进居民提升消费水平。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聚焦“两重”,高质量谋划一批牵引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1275个,总投资33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9亿元。
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总结好运用好推动民间投资的有效经验做法,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好做法,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做强主业,更好发挥国企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经营效益。
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完善交通设施。推动应繁高速、G208线怀仁王家堡至山阴薛圐圙段改扩建、元朔高速西影寺至朔城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推动G336应县罗庄至朔城区东榆林段改扩建、省道宁应线铺龙湾至陈家堡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高铁朔州东站迎宾收费站建成投用。
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城市体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持续提升城市整体颜值。
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攻坚提质增绿,加强小街小巷(城市支路)行道树种植、广安街市府街马邑路3个口袋公园、振武街两侧景观绿化、城市绿道建设,切实均衡分布绿地,增加城市绿量。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市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3.1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5.92亿斤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田长制,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实第一产业项目谋划,重点推进朔城区盐碱地水稻种植和冬小麦示范种植、怀仁雁门肉羊、应县冷凉蔬菜、应县道地中药材、右玉羊肉等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发掘投资潜力,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提质增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抓乡村建设,提升环境宜居性;抓乡村发展,提升产业带动力;抓乡村治理,提升生活幸福感。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发展,拓展“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适龄人员全覆盖,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打造右玉红色文化和乡村生态旅游、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广武长城、安太堡露天煤矿、峙峪猎马人、崇福寺、金沙滩、神头湿地等文旅名片,加大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村庄古堡、古遗址的挖掘与保护工作。
(七)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巩固拓展源头治理成果,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帮助房地产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完成“保交楼”任务。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守政府债务红线,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坚决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政府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