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文章字数:2889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一、履行职责使命,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市法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审结刑事案件1428件,同比下降1.4%;判处刑罚1767人,同比下降7.58%。积极推进“断卡”行动,坚持宽严相济,严惩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从宽处理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沦为电诈“工具人”且确有悔罪表现的人员,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案件168案203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深刻领悟、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27项举措落实落地。牢固树立“案案是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审结买卖、租赁、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7457件。加强对发明专利、关键技术、新兴产业的司法保护,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78件。守护自然珍宝文化瑰宝。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创新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土地复垦”等恢复性司法举措,审结环资案件41件,“环保法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基地+巡回审判点”的环资保护新格局有效运行。
二、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如我在诉”,致力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贯彻实施民法典,审慎审结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类民生案件3206件,妥善处理婚姻家庭案件2417件。巩固拓展涉军维权朔州法院实践,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军队改革,审结涉军案件47件,用心用情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健全执行联动协作、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71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2293人次,深化执行难问题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N”多元解纷诉前调解解决6752起纠纷,平均办理时长下降至3.83天,推动司法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围绕安全生产、金融监管、社保缴纳等重点领域多发高发现象,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发出司法建议9份,得到积极反馈并收到良好效果。落实有信必复,涉诉信访案件实行“交、转、研、督、办”闭环管理,两级法院院领导带头接访256次,群众来信期限内回复率、答复率均达100%,稳控“一盘棋”、办理“一条链”、解纷“一张网”工作机制有效落地。
三、狠抓审判管理,强化科技赋能,助力司法审判提质增效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约束和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让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各个环节履责有据、执行有度。注重发挥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统一法律适用、集体把关的职能作用,推行上会案件案例库检索和法答网提问前置。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围绕质量、效率、效果三个维度重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着力推动繁简分流、类案专办、小额诉讼等机制落地见效,全部效率指标趋优发展。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法检两长同堂办案,院庭长办案数量同比上升10.28%。数字驱动智慧司法。两级法院紧密协同、一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在规划、建设、应用与管理上精准发力,全力构建智慧司法新格局。深化线上诉讼服务,网上立案5991件,同比上升32.5%;电子送达6.03万人次,送达成功率达86.14%。开通“区块链+电子送达”在线核验功能,为电子文书添加“防伪码”。
四、坚持政治建院,加强素能提升,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
全面抓好机关党建。坚持不懈讲政治、抓党建、强业务一体推进、融合发展,细化实化具有朔州法院特色的“1+6”党建一体化工作模式,丰富拓展“1357”党建工作机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轮训全覆盖,推出“融媒先锋”“暖心诉服”“1524党建体系”等12个党建品牌,持续推进书香法院建设,擦亮每周荐书、青年读书沙龙等一批文化品牌,讲述法院好故事,唱响法院好声音。注重提升司法能力。锚定审判质效和队伍素能双提升工作目标,完善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案件质量评查、精品文书评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案促学、集中研学、专家辅导、个人自学,引导党员干警明法纪、正作风、守底线、树形象。启动“4+X”专项督察,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完善易发问题提醒和已发问题通报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五、自觉接受监督,推进阳光司法,倾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年来,全市法院自觉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回应人民关切,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及政协监督,市中级法院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向市政协常委会专题汇报全市法院工作情况,两级法院积极配合人大开展专项工作调研。
2025年工作总体安排
一是以更高站位加强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抓好“第一议题”,落实中心组集体学习、支部研学机制,引领带动全体干警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时时处处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审判执行全过程、各方面,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是以更大作为服务发展大局。坚持讲政治与讲法律相结合,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努力寻求个案处理的最佳方案,深入分析类案发生的根源症结,做好司法建议,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继续做实环境资源审判,毫不松懈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三是以更实举措践行司法为民。坚持平等保护、公正司法,深入学习推广“五先工作法”,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和“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理念,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充分运用指令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破解执行难题,进一步做实“以保促调”“以保促执”,更好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是以更强力度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落地见效,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审判执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用好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强化案例指导和院庭长监督把关,加强审判质效研判会商,以更高标准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正义更高水平实现。贯彻落实“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等重大部署,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更多“朔州品牌”。
五是以更严要求锤炼过硬队伍。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大力提升干警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执法办案、舆情处置的能力。深化“党建+”模式,推进全市法院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再创品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突出抓好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理念,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上水平,努力锻造过硬司法铁军。
一、履行职责使命,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市法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审结刑事案件1428件,同比下降1.4%;判处刑罚1767人,同比下降7.58%。积极推进“断卡”行动,坚持宽严相济,严惩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从宽处理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沦为电诈“工具人”且确有悔罪表现的人员,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案件168案203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深刻领悟、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27项举措落实落地。牢固树立“案案是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审结买卖、租赁、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7457件。加强对发明专利、关键技术、新兴产业的司法保护,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78件。守护自然珍宝文化瑰宝。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创新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土地复垦”等恢复性司法举措,审结环资案件41件,“环保法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基地+巡回审判点”的环资保护新格局有效运行。
二、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如我在诉”,致力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贯彻实施民法典,审慎审结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类民生案件3206件,妥善处理婚姻家庭案件2417件。巩固拓展涉军维权朔州法院实践,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军队改革,审结涉军案件47件,用心用情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健全执行联动协作、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71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2293人次,深化执行难问题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N”多元解纷诉前调解解决6752起纠纷,平均办理时长下降至3.83天,推动司法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围绕安全生产、金融监管、社保缴纳等重点领域多发高发现象,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发出司法建议9份,得到积极反馈并收到良好效果。落实有信必复,涉诉信访案件实行“交、转、研、督、办”闭环管理,两级法院院领导带头接访256次,群众来信期限内回复率、答复率均达100%,稳控“一盘棋”、办理“一条链”、解纷“一张网”工作机制有效落地。
三、狠抓审判管理,强化科技赋能,助力司法审判提质增效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约束和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让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各个环节履责有据、执行有度。注重发挥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统一法律适用、集体把关的职能作用,推行上会案件案例库检索和法答网提问前置。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围绕质量、效率、效果三个维度重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着力推动繁简分流、类案专办、小额诉讼等机制落地见效,全部效率指标趋优发展。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法检两长同堂办案,院庭长办案数量同比上升10.28%。数字驱动智慧司法。两级法院紧密协同、一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在规划、建设、应用与管理上精准发力,全力构建智慧司法新格局。深化线上诉讼服务,网上立案5991件,同比上升32.5%;电子送达6.03万人次,送达成功率达86.14%。开通“区块链+电子送达”在线核验功能,为电子文书添加“防伪码”。
四、坚持政治建院,加强素能提升,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
全面抓好机关党建。坚持不懈讲政治、抓党建、强业务一体推进、融合发展,细化实化具有朔州法院特色的“1+6”党建一体化工作模式,丰富拓展“1357”党建工作机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轮训全覆盖,推出“融媒先锋”“暖心诉服”“1524党建体系”等12个党建品牌,持续推进书香法院建设,擦亮每周荐书、青年读书沙龙等一批文化品牌,讲述法院好故事,唱响法院好声音。注重提升司法能力。锚定审判质效和队伍素能双提升工作目标,完善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案件质量评查、精品文书评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案促学、集中研学、专家辅导、个人自学,引导党员干警明法纪、正作风、守底线、树形象。启动“4+X”专项督察,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完善易发问题提醒和已发问题通报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五、自觉接受监督,推进阳光司法,倾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年来,全市法院自觉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回应人民关切,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及政协监督,市中级法院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向市政协常委会专题汇报全市法院工作情况,两级法院积极配合人大开展专项工作调研。
2025年工作总体安排
一是以更高站位加强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抓好“第一议题”,落实中心组集体学习、支部研学机制,引领带动全体干警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时时处处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审判执行全过程、各方面,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是以更大作为服务发展大局。坚持讲政治与讲法律相结合,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努力寻求个案处理的最佳方案,深入分析类案发生的根源症结,做好司法建议,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继续做实环境资源审判,毫不松懈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三是以更实举措践行司法为民。坚持平等保护、公正司法,深入学习推广“五先工作法”,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和“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理念,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充分运用指令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破解执行难题,进一步做实“以保促调”“以保促执”,更好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是以更强力度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落地见效,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审判执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用好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强化案例指导和院庭长监督把关,加强审判质效研判会商,以更高标准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正义更高水平实现。贯彻落实“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等重大部署,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更多“朔州品牌”。
五是以更严要求锤炼过硬队伍。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大力提升干警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执法办案、舆情处置的能力。深化“党建+”模式,推进全市法院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再创品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突出抓好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理念,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上水平,努力锻造过硬司法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