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永不懈怠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章字数:4326

作为全省煤炭产量第一县区,平鲁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90%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煤电行业,煤炭价格的变动对当地财政收入的冲击影响极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极为迫切。
未来靠什么发展,转型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近年来,平鲁区坚持“双碳”目标牵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示范区,努力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逐“绿”而行的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2024年,平鲁区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5.42亿元,同比增长8%,总量和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0.3%,全市排名第一。原煤产量12151.4万吨,本区3983.57万吨,平朔8167.83万吨;洗煤8680万吨,本区1688.12万吨,平朔6991.88万吨;发电量346.1亿千瓦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2亿元,同比增长14.3%,总量全市排名第一,增幅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6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幅第三。全区经济逆势增长,综合实力逐年提升,被评为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因地制宜,努力破解“一煤独大”结构
转型之难,难在发展路径选择。
在综合把握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要求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平鲁区逐渐形成了“能源大区的发展定位不能丢,必须从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向综合利用新能源转变,努力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思路。
平鲁全区煤田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37亿吨,全区原煤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平鲁积极抢抓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机遇,围绕提升煤炭高效利用价值,全力推动煤化工一体化,以全力推进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为契机,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成熟的重大煤化工项目加速布局。
再跳出煤炭来看,平鲁位于晋北高寒地区,山脉连绵,峰峦起伏,境内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光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500小时左右,露天开采复垦地、采煤沉陷区未利用地、退耕还林灌木地等各类光伏用地充足。截至目前,全区风电装机398.76万千瓦、光伏62.5万千瓦,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为44%,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和优势较为突出。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利用史,当下,氢能正以其无任何污染的优势备受各国青睐。而平鲁不仅火力装机容量巨大,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绿电”资源不可小觑,这些既为氢能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当地发展氢能相关产业打下了优良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平鲁努力推动降低入园企业电价的探索令人期待。在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基础上,平鲁区最大限度挖掘煤电、绿电资源优势,结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通过综合运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补电、运用增量配电政策降低输配电价等途径,努力降低落地企业用电成本。
“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将‘延伸煤炭产业链、抓住光伏发展机遇、优化风电产业、盯住氢能前沿技术’作为当前一段时间的发展路径,通过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大转型项目建设,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彻底扭转‘一煤独大’经济结构。”说起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说。
抢抓机遇,力促转型项目落地生根
煤炭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煤化工领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煤炭从传统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变的重要途径,煤制烯烃不仅可以降低我国对原油的依赖,其衍生的副产品更是附加值极高的高端原材料。但长期以来,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的“三高体质”成为晋北煤难以气化的短板,技术瓶颈一度将平鲁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挡在门外。
近日传来好消息,2024年12月27日,“3000吨级全废锅气流床气化炉平朔煤试烧”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中煤平朔煤基烯烃项目的最大技术障碍就此“扫清”,标志着晋北地区生产的煤炭可用于干煤粉气流床大规模气化。
“未来,每年320多万吨的煤炭可变成100万吨的烯烃材料和其他高端化工原料,可为当地带来近2000个工作岗位和每年10亿元左右的利税。”谈及项目愿景,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负责人曹炀说。
位于平鲁区的朔州新耀洁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低阶煤分质分级多联产一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能够将中低阶煤中的油气资源通过分质加工,转化为轻质油、富氢煤气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推动低阶煤资源的高值利用。该公司总经理桑圣斌说:“我们将在2025年实现满负荷运行,力争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在平鲁区,煤化工产业项目发展势头不减,硅能产业同样不甘人后。走进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朔州单晶硅切片车间,经过切片、清洗、分选等多个工艺和程序后,高效超薄硅片便生产出来。“目前我们已经建成5GW切片和2GW组件生产线,正在积极推进二期10GW光伏全产业项目,力争三年内形成30GW垂直一体化规模,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三一集团产业投资总监翟欣说。
在煤化工、硅能产业全力推进的同时,依托丰富的“绿电”资源,平鲁区也在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
在位于平鲁区的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对PEM制氢装置的具体参数进行调试,其生产的氢气将用于氢能源发动机的试验。
“我们研究院与上海交大共同研发了16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源转化效率达到60%以上,燃料电池全寿命达到2万小时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负责人李亚军介绍,研究院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氢燃料发动机中试线和生产线。预计2026年可实现320辆氢能重卡装配任务。
苦练内功,以一流环境赢取发展机遇
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极为关键,必须对标一流、主动服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平鲁区提出了“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的口号,出台转型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办法,建立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全要素保障机制、线上服务机制、政务服务回访机制、“节假日预约办”机制,项目实行“全部认领、专人对接、全程服务”的代办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以三一朔州项目为例,从2023年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到当年9月底建成投产,仅用时不到5个月,成为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平鲁区先后引进绿色催化专家团队、煤矸石高值利用专家团队、PEM制氢专家团队、氢燃料电池专家团队40余人开展合作与交流,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设立实验室,先后设立太原科技大学人才工作站、山西大学人才工作站,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共赢。
“目前,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也制定出台了相应人才奖励办法。”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负责人崔三观介绍说。就在前不久,平鲁区举行了“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表彰会暨人才工作会议,会上平鲁区拿出260万元,对为当地做出突出贡献的11个“双招双引”企事业单位全职和柔性引进的22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予以重奖。在平鲁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加持下,三一硅能朔州公司积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给予公司人才生活补贴,开放培训授课通道,启动人才培养计划等,有效促进了人才与企业发展的精准链接。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引才计划不断落实,三一集团、长庚金晶朔州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陆续落户平鲁当地,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海晶太阳能、中煤平朔600MW离网制氢、昌昕陶瓷纤维系列产品加工、煤矸石深加工等产业升级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三大板块,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
2025年平鲁区全力抓好三大板块,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
稳住煤炭和电力基本盘。当前,煤炭和电力产业仍是平鲁区的支柱产业。稳住煤炭和电力基本盘,既是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的现实需要,也是为转型发展留足空间和时间的战略需求。2025年重点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定并严格执行采掘计划,坚决控制超采行为,用好剩余宝贵资源,为新旧产业接替留足时间,确保平稳过渡;深入挖潜增效,按照全省推进煤矿“四个一批”安排部署,加快推动煤炭企业已经上报的1130万吨煤炭产能核增批复。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地方煤矿配套洗煤厂在经营管理上与煤矿剥离,实现独立核算;推动中煤平朔2×35万千瓦矸石电厂1月份投运,积极协调解决新能源项目用地和接入问题,推动总装机144万千瓦的9个新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力争全年实现新增产值16亿元。同时,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加强电力企业监管,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煤炭和电力领域新增产值40亿元左右,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加快延伸传统产业链。科学高效利用资源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快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用好用活国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关政策,大力促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重点加快化工园区认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全力推动总投资27.8亿元的紫昇科技、高纯超细石英粉等4个煤矸石资源化高效利用项目落地投产,不断培育壮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电力优势转化方面,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创新绿电供给机制,扩大绿电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用电体制改革落地,推进220KV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专线直连供电、分布式新能源、智慧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建设,实现煤电联动降低火电发电成本、增量配电网降低输配电费、源网荷储提高绿电消纳比例降低电价。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紧抓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加紧与无锡市开展深度对接,大力引进机械装备制造、半导体、汽车相关配套产业,加速推动电力就地消纳,努力把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推进三一朔州光伏全产业二期、长庚金晶等项目投产;加强与上海交大氢能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氢能示范利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和分布式光伏绿电制氢项目,同时积极谋划布局加氢站建设。新旧能源深度耦合方面,加快推动煤炭、火电、风电、光伏和氢能多种能源产业联动发展,重点深化与三一集团合作,推动三一集团分批投资500亿元,聚焦“风光火储氢氨车”等领域,在我省建设“能源大基地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市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作出专门部署。平鲁区的各级各部门把项目落地作为推动平鲁转型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主动作为、及时跟进,认真履职尽责,推动集中式风电、风电叶片制造基地、“源网荷储”、无人采掘智能化全绿色示范露天煤矿、全国首座掺烧绿氨2×100万千瓦火电厂、绿氨工厂、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为平鲁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当前,平鲁全区正努力推动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融合集群式发展,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在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文/谢宏 袁兆辉
图/谢宏 高君成 崔永旺 庞顺泉 焦维斌 刘志伟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