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鱼胆”不论生食熟食都会中毒
文章字数:748
  小小一个鱼胆,为何有如此大杀伤力?
  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鱼胆胆汁含有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氢氰酸,其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还大。
  加热、烹煮或酒精都无法破坏这些毒素,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食用或是用酒冲服鲜鱼胆,仍可能导致中毒。
  虽然并非所有鱼胆都有毒,但人们常食用的淡水鱼,如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均含有毒性。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免食用所有鱼类的鱼胆。
  鱼胆生吃、熟吃、泡酒吃都有毒。那么,其他动物的胆呢?
  医生提醒,蛇胆与熊胆需经过特殊处理方可入药,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切勿随意为了进补、养生而擅自食用。
  鱼胆中毒有哪些症状
  鱼胆中毒之后,发病速度很快,潜伏期为半小时到6小时左右。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通常最早出现,多发在服用鱼胆后1-14小时。
  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
  一旦误食,立即就医
  明确鱼胆中毒后,应立即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以清除体内毒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一些能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的药物或食物。
  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应尽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能短时间内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减轻对器官的损伤。
  如何防止鱼胆中毒
  1.了解鱼胆的毒性,切勿听信鱼胆能明目、可治病的偏方。
  2.宰杀时,务必将鱼胆清理干净。
  3.如果不慎将鱼胆弄破,应立即将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若鱼胆污染范围较大,为确保安全,建议将整条鱼丢弃。
  4.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含有毒素的鱼胆汁可能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甚至引起失明。
  来源:央视网、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