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柴 燕
文章字数:254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媒体不断崛起的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获取的方式愈发丰富,受众在内容选择上变得愈加挑剔,导致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新闻编辑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强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从而推动内容的创新与传播的有效性。主体意识体现在编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包括对节目的创意、引导性和深度的把握。而受众意识则反映了编辑对受众需求、偏好及反馈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强调了编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两方面的强化,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节目质量。
  一、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
  (一)节目形式的多样化。融媒体时代带来了节目形式的深刻变革,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迅速崛起,逐渐占据受众的视野。这一变化体现在节目内容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上。受众的注意力被更为迅捷、互动性更强的内容所吸引,这对传统广播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能及时跟进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失去大量的受众。新的节目形式要求编辑改变原有的内容呈现方式,探索更为灵活和多样的表达手段,以提升用户体验和节目吸引力。
  (二)受众需求的变化。现代观众的需求正在迅速演变,个性化与定制化的内容愈发受到青睐,传统单向传播模式已难以满足受众的期望。新一代的受众不仅希望获得信息,更渴望参与到内容创作与讨论中去。这一趋势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的偏好与参与感,通过互动及反馈机制来增强观众的参与度,提升节目的影响力。例如,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平台,实时收集受众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调节节目内容和形式。
  (三)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诸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编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受众需求。然而,技术进步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使传统广播电视在资源与内容的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强化内容的吸引力,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受众意识的过度强化。在当前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中,部分编辑在追求高收视率和流量的过程中,过度关注受众的即时反馈与偏好。这种过度强化的受众意识往往导致节目内容趋于表面化,缺乏深度与内涵。例如,为了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一些新闻节目将焦点放在吸引眼球的内容上,忽视了其在信息传播和社会引导中的功能。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广播电视的教育作用,同时还可能导致受众对于重要社会议题的关注度降低,最终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长远发展。
  (二)自主意识的不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自主意识不足,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创新能力和内容质量。部分编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审美和内容选择的自信,往往依赖行业内的既定“惯例”或他人的意见。这种依赖性使得节目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脱颖而出,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编辑在面对新事物和新技术时常显得犹豫不决,未能主动探索具有独特个性的节目形式与内容。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编辑个人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节目组的创意输出。
  (三)创新意识的缺乏。创新意识的缺乏是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在融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编辑依然固守传统的制作方式,缺少对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尽管短视频和互动内容日益受到欢迎,部分传统电视节目仍然依赖于长篇报道的模式,未能有效吸引年轻观众。编辑在创作过程中对风险和失败的恐惧,使得他们不愿意尝试新形式,这限制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和活力。此外,缺乏创新意识不仅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还可能导致受众流失,从而削弱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提升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对策
  (一)强化节目的价值导向。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其传递社会正面价值的责任。节目内容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更应承担引导社会风尚和传达正确信息的使命。编辑需在节目设计阶段重视信息的真实性与导向性,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增强节目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通过定期回顾与总结,确保内容的导向性与社会价值不断维持。
  (二)培养自主意识。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自主意识,意味着培养其审美与内容判断能力,让编辑在创作过程中具备更高的自主性。系统培训和学习可以增强编辑自信心,促进团队合作,提升节目质量。定期的反思与总结机制鼓励编辑分享经验教训,优化制作流程,保持创新。
  (三)加强创新能力。在快速变化的融媒体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积极寻求创新,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和互动媒体,以提升节目的吸引力。跨界合作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激发新的创意。建立尝试与实验的文化,允许失败,从而鼓励编辑探索新形式和内容。
  (四)提升综合素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变革,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职业培训和参与行业交流会,来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节目制作能力。建立学习小组或读书会,促进技能分享,全面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
  (五)增强与受众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提升受众意识的关键。编辑应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了解真实需求与反馈。通过定期调研和主题活动,增强与受众间的联系,使节目内容更具针对性。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实时收集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以更好满足观众期望。
  (六)建立多元反馈机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机制,除了传统的收视率,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与互动也应成为重要的数据来源。这种多维度反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受众需求,及时调整节目策略。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定期举办观众座谈会,促进直接沟通,从而精准理解受众的期待与需求。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强化价值导向、提升自主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与沟通能力,编辑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创造更具影响力的优质节目,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不断探索创新之路,提升专业能力,确保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作者单位:朔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