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的等待
文章字数:1987
年前单位发福利,米面油大大小小十来件,凭票到粮油店自提。我到粮油店兑出东西,就去路上拦出租车。
过年期间是出租车的黄金季节,再加上我所在的路段比较繁华,空车还真是不好等。
不好等是不好等,但我只能等。
我做事习惯一鼓作气,也因为年前琐事繁杂,能顺手了一件是一件。
老话说:三年等个闰月年,我就不信大马路上等不住个出租车。
天麻阴着,光线一阵比一阵暗,我东张西望,但视线模模糊糊,远远地,只要看见车顶上那个标志着“空车”的牌子绿着,我就赶紧招手。
一连几辆车过来,停下,一听说我要拉东西,而且是那么多的东西,都拒载,更有一位师傅居然怕白面脏了后备箱。都说黄金能买动黑人的心,我矬下身子和人家协商,我说我愿意加一倍的钱。师傅们倒是挺有原则,说不敢顶风乱收费,公司刚刚开了整顿警戒大会。
天色暗了下来,北风萧萧,雪花已经开始飘洒。我虽皮糙肉厚却鞋单衣薄,彻骨的寒冷肆无忌惮地袭来,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挑衅着我的忍耐极限。一向自以为抗冻的我缩着脖子,原地跺脚。
远在外地的老公打电话让我先回家,改天再拉。
我说,就今天,非拉不可。
他知道我又犯轴了,沉默了一下,无可奈何地说:我真服了!
隔屏较劲,我的轴劲儿瞬间拔高几格,我主意攥成了铁钵,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准备打一场等车持久战,我干脆不再急迫,漫无目的地欣赏起了彩灯辉映下雪花飞舞的风景。
就在我等得已经麻木且漫不经心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停在我身边。司机探出头来问我去哪儿,我说出了目的地,并说还有一些米面要拉。司机说让我等着,送下客人就过来。这时我发现车后座上果然坐着两个人。
我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嘴欠,完全可以不说拉东西的。由此发端,我又联想到了自己诸多的缺心眼儿事件,一时间颇感懊恼。也好在缺心眼儿,总是一边检讨,一边自嘲,最终以一句“管他呢,无所谓”给自己解套。
我继续等,继续欣赏灯火下漫天雪舞的美景。其间有出租车主动停下来招呼我,因为有约在先,我不能走。
我必须等着。我相信,如果没有诚意,那个师傅是不会那么认真地跟我说那番话的。
我等啊等,按照师傅所说的那个地点,算上掉头,十来分钟就应该返回来。实际上我已经等了二十多分钟了。
我有点三心二意,我应该记一下师傅的电话,核实一下他是否会来。
粮店老板说,你快别等了,出租车哪有准儿,人家沿路拉人,这会儿不知道跑哪了。
粮店老板说的极有道理。同样是打车人,拉谁不是买卖?
但,我们分明事先有约说定了的呀。
说定了,空口无凭,不就是一句话吗?
既然只是一句话,那人家不来你又能奈何?
我有点动摇了,觉得那个师傅极有可能不来。而且,就这件事情而言,即便人家不来,我等到地老天荒,不被理解的也只能是我,只能再次为自己的缺心眼一根筋加码。
忽然,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是蔡磊的书名,那本书是记述他与渐冻症抗争的。转念一想,人家蔡磊摊的是多大的事,我这算个什么?较这个真儿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心里鄙薄调侃自己,但等还是要等一等的,或许在我稍作迟疑的时候恰恰就等住了。
我对自己说,再等十分钟。
十分钟是我最大的让步,再等十分钟仁至义尽。
十分钟后,他来了,我走了。他骂我不守信用又有什么要紧?反正我也听不见。再说了,地方虽小,再能不能见到,见到后认出来认不出来都很难说。
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这个等待一个应有的结局。
我鼓励自己再等等,给彼此一个履约践诺的机会,给那个看似毫无约束力的口头协议一个生效的机会。我回头捋着订立口头协议的相关细节:后生说话温声细语,和和气气;后生浓眉大眼国字脸,长相敦厚;后生本地口音,还叫了我一声姐……相由心生,综合分析,我主观臆断,后生应该是个说话算话的正气人。
就在我琢磨来琢磨去,感觉结果永远模棱两可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停靠到了我身边。
夜幕里,昏黄的灯光下,师傅满含歉意地说:大姐,我满以为你走了……又一想,这天气不好打车……幸亏又过来……
我回过神来,判断就是之前约定的那个国字脸后生。
后生向我解释说前边发生了一起小碰撞,两车主闹起来了,车堵了,才疏散开……
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乘客,因为彼此都等了,而且等到了,自然都有些兴奋。走了一路,聊了一路,虽然天雪路滑,晚高峰的小城也堵车,但我们都不急不躁。
他歉意地说:看这,耽误您多长时间。
我说:不耽误,坐着你的车,我把一城的花灯都看了。
司机坚持送我到楼底,帮我把东西抬进电梯,我致谢,他致歉,我们既客气又真诚。
那天,我经历了这个冬天最冷的摧残,之后伤风感冒好几天。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兴奋地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讲述这件事。那天,我一向被家人嘲弄、被世事捉弄的执拗、缺心眼儿、一根筋等诸多性格缺陷,在另一个和我一样执拗、缺心眼儿、一根筋的陌生人那里得到了呼应和回报,这简直就是“德不孤,必有邻”啊。
真的,要说这个大年最特别的记忆是什么,那一定是这件事。
我还记住了,那个司机叫王道国,退伍军人,我们本地一个叫做梨园头村的人。
过年期间是出租车的黄金季节,再加上我所在的路段比较繁华,空车还真是不好等。
不好等是不好等,但我只能等。
我做事习惯一鼓作气,也因为年前琐事繁杂,能顺手了一件是一件。
老话说:三年等个闰月年,我就不信大马路上等不住个出租车。
天麻阴着,光线一阵比一阵暗,我东张西望,但视线模模糊糊,远远地,只要看见车顶上那个标志着“空车”的牌子绿着,我就赶紧招手。
一连几辆车过来,停下,一听说我要拉东西,而且是那么多的东西,都拒载,更有一位师傅居然怕白面脏了后备箱。都说黄金能买动黑人的心,我矬下身子和人家协商,我说我愿意加一倍的钱。师傅们倒是挺有原则,说不敢顶风乱收费,公司刚刚开了整顿警戒大会。
天色暗了下来,北风萧萧,雪花已经开始飘洒。我虽皮糙肉厚却鞋单衣薄,彻骨的寒冷肆无忌惮地袭来,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挑衅着我的忍耐极限。一向自以为抗冻的我缩着脖子,原地跺脚。
远在外地的老公打电话让我先回家,改天再拉。
我说,就今天,非拉不可。
他知道我又犯轴了,沉默了一下,无可奈何地说:我真服了!
隔屏较劲,我的轴劲儿瞬间拔高几格,我主意攥成了铁钵,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准备打一场等车持久战,我干脆不再急迫,漫无目的地欣赏起了彩灯辉映下雪花飞舞的风景。
就在我等得已经麻木且漫不经心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停在我身边。司机探出头来问我去哪儿,我说出了目的地,并说还有一些米面要拉。司机说让我等着,送下客人就过来。这时我发现车后座上果然坐着两个人。
我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嘴欠,完全可以不说拉东西的。由此发端,我又联想到了自己诸多的缺心眼儿事件,一时间颇感懊恼。也好在缺心眼儿,总是一边检讨,一边自嘲,最终以一句“管他呢,无所谓”给自己解套。
我继续等,继续欣赏灯火下漫天雪舞的美景。其间有出租车主动停下来招呼我,因为有约在先,我不能走。
我必须等着。我相信,如果没有诚意,那个师傅是不会那么认真地跟我说那番话的。
我等啊等,按照师傅所说的那个地点,算上掉头,十来分钟就应该返回来。实际上我已经等了二十多分钟了。
我有点三心二意,我应该记一下师傅的电话,核实一下他是否会来。
粮店老板说,你快别等了,出租车哪有准儿,人家沿路拉人,这会儿不知道跑哪了。
粮店老板说的极有道理。同样是打车人,拉谁不是买卖?
但,我们分明事先有约说定了的呀。
说定了,空口无凭,不就是一句话吗?
既然只是一句话,那人家不来你又能奈何?
我有点动摇了,觉得那个师傅极有可能不来。而且,就这件事情而言,即便人家不来,我等到地老天荒,不被理解的也只能是我,只能再次为自己的缺心眼一根筋加码。
忽然,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是蔡磊的书名,那本书是记述他与渐冻症抗争的。转念一想,人家蔡磊摊的是多大的事,我这算个什么?较这个真儿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心里鄙薄调侃自己,但等还是要等一等的,或许在我稍作迟疑的时候恰恰就等住了。
我对自己说,再等十分钟。
十分钟是我最大的让步,再等十分钟仁至义尽。
十分钟后,他来了,我走了。他骂我不守信用又有什么要紧?反正我也听不见。再说了,地方虽小,再能不能见到,见到后认出来认不出来都很难说。
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这个等待一个应有的结局。
我鼓励自己再等等,给彼此一个履约践诺的机会,给那个看似毫无约束力的口头协议一个生效的机会。我回头捋着订立口头协议的相关细节:后生说话温声细语,和和气气;后生浓眉大眼国字脸,长相敦厚;后生本地口音,还叫了我一声姐……相由心生,综合分析,我主观臆断,后生应该是个说话算话的正气人。
就在我琢磨来琢磨去,感觉结果永远模棱两可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停靠到了我身边。
夜幕里,昏黄的灯光下,师傅满含歉意地说:大姐,我满以为你走了……又一想,这天气不好打车……幸亏又过来……
我回过神来,判断就是之前约定的那个国字脸后生。
后生向我解释说前边发生了一起小碰撞,两车主闹起来了,车堵了,才疏散开……
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乘客,因为彼此都等了,而且等到了,自然都有些兴奋。走了一路,聊了一路,虽然天雪路滑,晚高峰的小城也堵车,但我们都不急不躁。
他歉意地说:看这,耽误您多长时间。
我说:不耽误,坐着你的车,我把一城的花灯都看了。
司机坚持送我到楼底,帮我把东西抬进电梯,我致谢,他致歉,我们既客气又真诚。
那天,我经历了这个冬天最冷的摧残,之后伤风感冒好几天。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兴奋地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讲述这件事。那天,我一向被家人嘲弄、被世事捉弄的执拗、缺心眼儿、一根筋等诸多性格缺陷,在另一个和我一样执拗、缺心眼儿、一根筋的陌生人那里得到了呼应和回报,这简直就是“德不孤,必有邻”啊。
真的,要说这个大年最特别的记忆是什么,那一定是这件事。
我还记住了,那个司机叫王道国,退伍军人,我们本地一个叫做梨园头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