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春节假期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文章字数:1913
2025年春节期间,我市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热点,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商贸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共接待游客126.61万人次,实现游客出游总花费5.39亿元,电影票房达到759.58万元。一组组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是欢欢乐乐过大年的幸福图景,更折射出我市蓬勃旺盛的经济活力,实现了新春旅游市场“开门红”。
提振消费假日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围绕春节市场,我市各县(市、区)举办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丰富产品供给与服务,推动传统消费场景与新业态、新体验齐头并进,让年味更足,让假日经济更红火。
据统计,全市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126.61万人次,同比增长59.58%,实现
游客总花费5.39亿元,同比增长68.43%。全市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247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0%;门票收入385.2994万元,同比增长26.70%。其中,应县木塔接待游客11.09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居全市首位;广武国际滑雪场接待游客1.8051万人,经营收入411.8000万元。全市电影院线总票房达到759.58万元,同比增长10.4%。元宵节期间,三个重点监测景区(崇福寺、应县木塔、广武国际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1.5621万人,同比增长41.01%,门票及经营性收入70.4376万元,同比增长31.34%。
亮点频现助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为让大众愉快过节、便捷出游,我市文旅部门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精心打造年俗游、非遗游、文创体验游等一系列春节特色文旅产品。举办“文旅融合促发展 匠心齐聚迎新春”朔州市工艺美术(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充分展现朔州非遗文化魅力。应县木塔景区开展非遗文化闹社火、历史情景剧展演等活动,春节假期两次荣登央视。同时,全市推出“朔州有礼”“这‘礼’是朔州”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场景。举办“激情冰雪季欢乐朔州年”朔州冰雪旅游季暨长城旅游推介活动,发放300万冰雪旅游惠民消费券,激发游客消费热情。在广武号、应县木塔号高铁冠名列车上投放宣传资料,将高铁“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右玉县“西口故里、冰雪右玉”宣传片亮相北京王府井,为朔州冰雪旅游增添新的热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将传统春节活动转化为全网热点,全网相关内容总曝光量突破2000万次。百度指数“朔州春节”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上涨65%,城市文旅形象显著提升。
两节期间,全市共组织64项文旅活动。朔城区的点“老杆”、耍社火等传统民俗活动热闹非凡;“朔州好年景”老城歌舞秀活动活力四射;老城华灯璀璨、人潮涌动的场景登上央视元宵节晚会,吸引了全国目光;金沙植物园举办的大型灯展两节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达5万人左右。怀仁市推出的花车巡游活动凭借创新成功出圈,使怀仁一跃成为“网红城市”。平鲁区、应县、山阴县、右玉县等地也纷纷举办文艺汇演、大型焰火秀、无人机光影秀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来朔州过大年、闹元宵,有效拉动了文旅消费。
文化领航.旅游新风尚蔚然成势。春节期间,博物馆、图书馆预约火爆,市博物馆开展非遗手工制作等活动,市图书馆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博物馆过大年”“图书馆里过春节”成为众多家庭欢度新春的时尚选择。
精准谋划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为引领,提升朔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供需两端发力带动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我们将从丰富产品供给、景区标准化建设、提升优化服务、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振消费,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晓琰表示。
厚植文化底蕴,激发消费活力。持续实施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更多文艺精品角逐全省、全国知名奖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落实好送戏下乡活动;引导创作文艺精品,举办精品剧目展演等。精准项目谋划,撬动投资消费。紧盯国家、省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基础、扩规模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7个总投资6.38亿元的文旅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深化标准建设,增强消费引力。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A级旅游景区、全国和全省乡村重点旅游村、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推动应县木塔景区扩容提质,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消费体验。加大对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增强游客满意度。
创新宣传推广,拓展消费市场。精心包装策划“红色记忆”“重走梁林路”等主题旅游线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通过旅游展会、合作推广等渠道,提升朔州文旅品牌知名度。牢牢把握高铁、机场带来的交通利好,把高铁站、飞机场打造成朔州文旅的前沿宣传阵地,不断拓展文旅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赵娟娟)
提振消费假日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围绕春节市场,我市各县(市、区)举办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丰富产品供给与服务,推动传统消费场景与新业态、新体验齐头并进,让年味更足,让假日经济更红火。
据统计,全市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126.61万人次,同比增长59.58%,实现
游客总花费5.39亿元,同比增长68.43%。全市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247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0%;门票收入385.2994万元,同比增长26.70%。其中,应县木塔接待游客11.09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居全市首位;广武国际滑雪场接待游客1.8051万人,经营收入411.8000万元。全市电影院线总票房达到759.58万元,同比增长10.4%。元宵节期间,三个重点监测景区(崇福寺、应县木塔、广武国际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1.5621万人,同比增长41.01%,门票及经营性收入70.4376万元,同比增长31.34%。
亮点频现助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为让大众愉快过节、便捷出游,我市文旅部门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精心打造年俗游、非遗游、文创体验游等一系列春节特色文旅产品。举办“文旅融合促发展 匠心齐聚迎新春”朔州市工艺美术(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充分展现朔州非遗文化魅力。应县木塔景区开展非遗文化闹社火、历史情景剧展演等活动,春节假期两次荣登央视。同时,全市推出“朔州有礼”“这‘礼’是朔州”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场景。举办“激情冰雪季欢乐朔州年”朔州冰雪旅游季暨长城旅游推介活动,发放300万冰雪旅游惠民消费券,激发游客消费热情。在广武号、应县木塔号高铁冠名列车上投放宣传资料,将高铁“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右玉县“西口故里、冰雪右玉”宣传片亮相北京王府井,为朔州冰雪旅游增添新的热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将传统春节活动转化为全网热点,全网相关内容总曝光量突破2000万次。百度指数“朔州春节”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上涨65%,城市文旅形象显著提升。
两节期间,全市共组织64项文旅活动。朔城区的点“老杆”、耍社火等传统民俗活动热闹非凡;“朔州好年景”老城歌舞秀活动活力四射;老城华灯璀璨、人潮涌动的场景登上央视元宵节晚会,吸引了全国目光;金沙植物园举办的大型灯展两节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达5万人左右。怀仁市推出的花车巡游活动凭借创新成功出圈,使怀仁一跃成为“网红城市”。平鲁区、应县、山阴县、右玉县等地也纷纷举办文艺汇演、大型焰火秀、无人机光影秀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来朔州过大年、闹元宵,有效拉动了文旅消费。
文化领航.旅游新风尚蔚然成势。春节期间,博物馆、图书馆预约火爆,市博物馆开展非遗手工制作等活动,市图书馆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博物馆过大年”“图书馆里过春节”成为众多家庭欢度新春的时尚选择。
精准谋划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为引领,提升朔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供需两端发力带动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我们将从丰富产品供给、景区标准化建设、提升优化服务、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振消费,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晓琰表示。
厚植文化底蕴,激发消费活力。持续实施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更多文艺精品角逐全省、全国知名奖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落实好送戏下乡活动;引导创作文艺精品,举办精品剧目展演等。精准项目谋划,撬动投资消费。紧盯国家、省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基础、扩规模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7个总投资6.38亿元的文旅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深化标准建设,增强消费引力。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A级旅游景区、全国和全省乡村重点旅游村、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推动应县木塔景区扩容提质,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消费体验。加大对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增强游客满意度。
创新宣传推广,拓展消费市场。精心包装策划“红色记忆”“重走梁林路”等主题旅游线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通过旅游展会、合作推广等渠道,提升朔州文旅品牌知名度。牢牢把握高铁、机场带来的交通利好,把高铁站、飞机场打造成朔州文旅的前沿宣传阵地,不断拓展文旅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赵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