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奏响时代强音激扬奋进力量
——二O二四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3559
  记者武跃林
  文化如水,浸润人心;文明如潮,弦歌浩荡。
  回眸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真理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思想之旗,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促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更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市委常委会“第一议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182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21次,研讨交流14次。召开2024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经验交流会,开展处级以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以学奋晋 联组共学”活动123次,办好“学习强国”朔州学习平台,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培训研讨会,广大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理论宣讲融心见行——
  认真做好重大主题宣讲,全市开展宣讲6800余场,受众127.6万多人次。朔城区沙塄河乡基层宣讲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开展2期理论宣讲骨干专题培训班。举办第五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和“小故事彰显思想伟力”微视频大赛。《网信力量“疫”路相伴》荣获第四届全省“小故事彰显思想伟力”微视频大赛三等奖。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完成《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右玉精神传承在右玉》研究项目。开展全市第七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推出43篇(部)高质量研究成果。《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理论文章在《山西日报》《前进》等省级党报党刊发表。《应县木塔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伟大杰作》《右玉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民族》刊发。
  调研文章《朔州市做足做实“长城文化+”文章 推动长城沿线和美乡村建设》被《山西信息》刊发。
  壮大主流舆论,时代强音激昂奋进力量
  一场场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宣传,奏响朔州发展奋进的激昂旋律;一次次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定格朔州跨越前行的高光时刻;一篇篇广泛传播的媒体佳作,拓宽朔州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正面宣传声势澎湃——
  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工作,市、县两级媒体刊播相关报道3520余条。讲好朔州故事,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发稿1810条,市级媒体发稿4.1万余条。《山西宣传》朔州频道发稿5017条,排名全省第一。积极借助新华社开展全方位宣传,传播声量覆盖近30个省,全网报道1000余篇,总阅读量7500万次,推动朔州城市宣传破圈出彩。举办“中国年·朔州美”短视频大赛。组织“文旅力量看朔州”媒体采风。举行朔州市2024年外语情景剧大赛颁奖盛典。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海外博主朔州行”网络国际传播活动,朔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媒体融合全面深化——
  成功举办由新华社主办的“塞上绿都 共融共享”第四届(全国)融合传播发展年会,发布报告《山西省朔州市因地制宜开展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媒体融合“N+1+7+n”模式被新华社评价为全国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创新的典范。朔州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新华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朔州实训基地,13件作品荣获山西新闻奖,11件作品获评山西省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山阴县融媒体中心与山西广播电视台开展深度合作,县级媒体融合发展迈入“省县联动、多元融合”新阶段。
  舆论引导强劲有力——
  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舆论引导工作的统筹指导。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41场,排名全省第二,用“权威声音”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发挥全市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作用,发布属地辟谣信息18次,4次被中央网信办采用转发。
  厚植精神沃土,文明风尚浸润塞上名城
  干净、美观的城市街巷,处处彰显着文明的细节;贴心、便利的服务设施,处处展现出文明的温度;活跃、暖心的志愿活动,处处凝聚着文明的力量;质朴、和谐的乡风民俗与邻里关系,处处传承着文明的脉络。
  一年来,我市坚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进一步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主流价值深入人心——
  持续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举办“道德大讲堂”,组织“中国好人”何旸等先进典型代表进校园宣讲,为广大师生讲述好人故事,宣传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建立全民国防教育专项工作机制,组建市国防教育宣讲团,走进山西工学院进行首场宣讲,组织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开设《紫塞雁门 国防号角》栏目,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爱国强军意识。微电影《长城长》荣获第七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类一等奖。
  道德建设成风化人——
  右玉精神展览馆获评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与山西工学院等6家高校开展结对行动。艺术党课《西口飞虹》先后走进北京大学、太原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和省委党校。推荐报送袁建军、宋生猛、张新荣3名“中国好人”候选人。山阴县在全省首创“音乐思政课山阴篇”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43次。成功立项山西省202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课题1个,2项研究成果获评2023年度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
  文明新风遍吹全城——
  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校园认定命名推荐工作,怀仁扎实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推动“五大创建”工作全面走深走实。组织开展朔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启动仪式暨集中示范活动。开展“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举办“倡树婚俗新风 法护幸福一生”、殡葬理念普及行动等宣传活动260余场。平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评全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称号。
  聚焦传承创新,文化事业枝繁叶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苏醒,城市便有了内涵;文化是生活的养分,它丰沛,生活便有了滋味。
  一年来,我市聚焦打造文化强市,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遗产保护有力——
  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259处。完成应县木塔屋顶瓦面保养养护项目。《朔州市长城及古堡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举办长城保护及活化利用座谈会、第三届长城论坛暨长城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采风,不断深化长城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组织编撰《品朔》《读朔》《山西地域文化通览·朔州卷》。史志工作成果丰硕,《朔州古城考》完成初稿,《朔州古代诗文选》《朔州古代文献辑录》交付出版,《朔州市志》通过三审,即将出版。葫芦雕刻《雁鱼灯》、面塑《金龙献福》、陶瓷《白覆轮油滴釉瓶》等作品在第二届“永定河杯”“非遗+文创”大赛获奖。平鲁区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召开朔州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全市首家院校文联在朔州市技工学校成立。话剧《右玉》荣获全国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首部以右玉精神为题材的电影《深深眷恋》成功首映,并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观摩研讨会。广播剧《热土》荣获第24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重点推荐作品。网络电影剧本《沙窝绘画班》获得省广电局扶持,微短剧剧本《留白》入选全省“微短剧游百城”十佳作品。
  文化惠民点亮生活——
  创新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活动1.1万多场次,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曲艺大赛、秧歌舞大赛等活动,30余部优秀作品获奖,广场舞《塔乡俏妞》、小品《我想让他有个家》荣获省第十二届“群星奖”。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70场,组织农村和学校公益电影放映1.6万多场。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开展“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书香朔州”等各类活动394场(次)。朔州市图书馆获评2024年度山西省全民阅读先进集体。积极讴歌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全市人民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厚情感。
  文化产业活力迸发——
  扎实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5个村入选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8处景区入选文旅部冰雪旅游精品线路,4个村入选山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山阴广武国际滑雪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实施2024文旅消费促进季系列活动,42项文旅活动连续开展。紧抓《黑神话:悟空》流量效应,启动“跟着悟空游朔州”活动。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33.7%、133.3%。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征程中书写朔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