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全市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开展情况
文章字数:1345
  本报讯(记者 赵福胜)3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近年来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区,是黄河“几字弯”攻坚区,是维系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谋划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新路子。一是聚焦“林资源”增绿添绿。坚持绿化先行,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强势推进国土绿化,2015至2024年共完成营造林330.1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分别达到395.18万亩、358.02万亩。特别是朔城区将境内洪涛山、西山、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连为一体,形成了总长度130公里的生态长廊,成为全市最靓丽、最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坚持彩化并行,针对纯林多混交少、针叶多阔叶少的实际,要求所有绿化工程都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同时加大彩叶树、花灌木的种植比例,近几年全市新造林中彩叶树占比达到20%。在通道绿化上体现比较明显,西山森林大道、南山生态路已经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坚持财化同行,优先发展经济林,按照“小灌木大产业”的思路,放手发展杏、李、小杂果等传统经济林,扩大沙棘、连翘种植面积,探索引进欧李、文冠果等新品种。近几年,全市每年种植经济林5万亩以上,现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54.26万亩。二是聚焦“林安全”管绿护绿。严格林政资源管理,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打击惩治力度,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总数和违法侵占林地面积呈“双下降”趋势。严抓病虫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全市连续5年没有发生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成灾事件。严管野生动植物保护,注重栖息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85%以上,脊椎动物和维管束植物比2014年分别增加30%和17%。严防森林草原火灾,每年投资560万元,在全市范围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安装3至8公里双光谱红外热成像摄像机115个,监控范围达到300万亩,基本实现重点林区监控全覆盖。组建市级防火专业队,同时配备“风力灭火”和“以水灭火”装备。建设无人机巡护平台,进一步拓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管牢管住林区野外用火行为。目前平台基本建成,正在申报航线。三是聚焦“林产品”用绿活绿。坚持“林长治林”,守正创新“兴绿”,持续做大林草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价值转化通道。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右玉县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颁发林权不动产证书872本,涉及林地1.27万亩。同时,积极推动“百场带千村”活动,解决就业215人,农民增收380万元。编制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修改完善山阴县广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山阴桑干河国家级重要湿地验收工作。开展“网盾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拓展林草产业,在放手发展经济林的同时,重点发展林药、林花、林菌、林禽等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积极推进沙棘、黄芪、玫瑰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开发独具朔州特色的森林康养文创产品,去年全市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
  发布会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全力打好“三北”六期工程攻坚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