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植树情结
文章字数:963
春暖花开万物苏,阳春三月植树时。植树造林是一项造福后人荫泽子孙的宏伟工程。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一直都很重视植树造林,留下了许多与植树有关的事迹,传为美谈。
柳树是阳春三月最夺风景的树木之一,《诗经·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也爱植柳,他辞官归隐后,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五柳先生传》,自述其生平之行。从他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诗句中也可以看出诗人一生爱柳植柳的情怀。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少年时就对植树情有独钟,他年年栽植松树,从不间断。他曾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要大力发展绿化,推广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更让人感动的是爱妻王弗病故后,苏轼在其墓地旁亲手种下三万棵青松,以示怀念。他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意。
苏轼不仅亲自种树,还把种树的实践体会写成文章。他写的《种松法》等文章,对何时下种、种在何地、怎样育苗、怎样管护等,均做了详细介绍,供有心人借鉴,堪称种树的行家里手。
潘安是西晋文学家,三十余岁出任河阳县令。上任伊始,他发现河阳县丘陵较多,良田稀少,老百姓生活很困难。潘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号召全县老百姓种桃树。春三月,桃花盛开,风姿绰约,河阳县不失时机地推出桃花节,发展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当地桃花美艳。待桃花落了,桃子成熟了,又出售鲜桃增加经济收入,河阳百姓从此富裕起来。潘安善于发展地方经济,自己也被人送雅号:河阳一县花。
古人不仅重视植树,还十分重视保护林木。西周,设“虞人”掌理山泽苑囿,就是林政官员。《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意思是说,春二月,不要伐林木,以免洪水冲垮堤岸;不到夏天,不要把草锄掉烧成灰。《唐六典》载:“凡五岳及名山能蕴灵产异兴云致雨,有利于人者,皆禁其樵采。”到了唐代环境保护意识更强,已经用法律手段禁止砍伐森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植树的意义已远非简简单单的种树,更多的是要通过植树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号召全社会共同打造“蓝天碧水”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秀美。
柳树是阳春三月最夺风景的树木之一,《诗经·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也爱植柳,他辞官归隐后,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五柳先生传》,自述其生平之行。从他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诗句中也可以看出诗人一生爱柳植柳的情怀。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少年时就对植树情有独钟,他年年栽植松树,从不间断。他曾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要大力发展绿化,推广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更让人感动的是爱妻王弗病故后,苏轼在其墓地旁亲手种下三万棵青松,以示怀念。他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意。
苏轼不仅亲自种树,还把种树的实践体会写成文章。他写的《种松法》等文章,对何时下种、种在何地、怎样育苗、怎样管护等,均做了详细介绍,供有心人借鉴,堪称种树的行家里手。
潘安是西晋文学家,三十余岁出任河阳县令。上任伊始,他发现河阳县丘陵较多,良田稀少,老百姓生活很困难。潘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号召全县老百姓种桃树。春三月,桃花盛开,风姿绰约,河阳县不失时机地推出桃花节,发展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当地桃花美艳。待桃花落了,桃子成熟了,又出售鲜桃增加经济收入,河阳百姓从此富裕起来。潘安善于发展地方经济,自己也被人送雅号:河阳一县花。
古人不仅重视植树,还十分重视保护林木。西周,设“虞人”掌理山泽苑囿,就是林政官员。《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意思是说,春二月,不要伐林木,以免洪水冲垮堤岸;不到夏天,不要把草锄掉烧成灰。《唐六典》载:“凡五岳及名山能蕴灵产异兴云致雨,有利于人者,皆禁其樵采。”到了唐代环境保护意识更强,已经用法律手段禁止砍伐森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植树的意义已远非简简单单的种树,更多的是要通过植树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号召全社会共同打造“蓝天碧水”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