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又见杏花白
□李迎霞
文章字数:1607
  杏花开了,一树繁花,飞扬、奔放、热烈、肆意。一直埋怨春天姗姗,没想到,一夜之间,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猝不及防,芬芳了整个小院,芬芳了漫山遍野,弥漫了整个春天。
  母亲常说:三月清明花不发,二月清明花开谢。意思是如果清明在三月,春迟花晚;如果清明在二月,春早花疾,当然指的就是杏花。
  一树的杏花白,我是那么爱你。我那么爱你,像穷困潦倒的日子盼一粒粒金黄的玉米;像金黄的玉米在土壤下盼细雨霏霏。
  可是,我又怕你,我怕那一树的杏花白又来撩拨我,撩拨过去日子里的泪水,撩拨我不曾冷却的记忆。
  打开尘封的昨天,母亲生大哥的那一年,也是二月早春,春寒料峭,人们都去上工,村里人迹罕至。大哥是坐着来到人间的,注定了大哥一生与众不同,短暂、沧桑、苦涩、艰辛。父亲正月初六进城集训,一走就是整整60天,虽然城乡之间仅仅相隔十几里山路。
  父亲请假:我想回去看一下,就一眼,妻子生产。答:女人生孩子与你何干?你是医生?你是大夫?外地口音的侉腔给了父亲当头棒喝。
  第一次做母亲的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母亲,23岁,就像杏花初绽枝头,那样幼稚,那样娇嫩,还有初次为母的不知所措。幸运的是,母亲的奶水足够充足,尽管母亲的饭稀得看不见米粒。
  父亲回来了。母亲听见街门响动,赶忙爬起去看。满树缤纷的杏花扑入母亲的眼帘,缤纷的花树下是久别的父亲。
  母亲以为,从此日子会像杏花一样在枝头上摇曳,轻风徐徐,杏花灼灼,杏香脉脉。
  可是,穷困依然像绳索一样捆绑着母亲。父亲一个月十多元工资连交粮钱都远远不够,何况还要租房子、吃饭、生活,日子紧张到窒息。母亲的双手是那样勤劳,母亲的目光是那样坚定,母亲是那样心灵手巧,母亲是那样吃苦耐劳。但是依然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穷困如影随形。
  因为生活拮据,大哥冬天没有棉鞋,只穿一双高腰单球鞋。大哥脚汗多,等走到学校,鞋里已经满是冰碴。内外交困,长此以往,大哥的身体不出意外就是奇迹。终于有一天大哥病倒了,在早春二月的一个上午,为他的学生上完最后一课后倒下了,从此再也没有起来。倒下前的大哥无数次去村书记家要自己的工资,无数次沮丧无奈地离开(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拨到所在行政村,到大队书记家领取),年年如此。那时,杏花正在开放,摇曳在枝头上,绽放着满树春光,像大哥刚出生那年一样,一样洁白,一样芬芳,一枝枝缀满花朵的枝条直指苍天,几天后,杏花坠落满地,落英缤纷,如大哥年轻的生命,如拉斐尔、如梵高、如海子,鲜活滚落,化为云泥。大哥离去一个月后,教育局送来大哥的转正通知,从此,大哥再也不用劳而无功地受辱了,可以名正言顺地有功有禄了。但是,大哥已经不需要了,无论活着与否,都不需要再看村书记冷寒如刀的脸色了。
  很多年后,一次去饭店吃饭,竟意外遇见大哥教过的一群学生在饭店聚会聚餐,有好几位竟是漂洋过海的归国精英。谈笑风生中说起年少时光,提得最多的竟是大哥的名字。我认真地听着,呆呆地望着,我希望多听到一些关于大哥的蛛丝马迹,点点滴滴,以致忘情失态。他们诧异,有人过来询问,方知我是他们恩师的妹妹。
  我分明看见,有的学生从我的脸上找寻大哥的影子,而有的早已热泪盈眶。其中有一位哽咽:我知道老师是杏花开时病倒的,那时我们还小,我们盼着老师再回来教我们,可是再也没有回来。以后每年杏花一开,我就会想起老师……
  大哥去了,可孩子们没有忘记他,年轻的大哥依旧鲜活在成年学生年少的心里。这,就够了,杏香袅袅,大哥桃李芬芳。而这,不正是大哥希望的吗?
  又是二月杏花飘香的日子,因为去年冬天的特殊情况整整蜗居了三四个月。
  现在终于盼来了春天,盼来了春光明媚,盼来了杏花怒放。我疾步回家,想把满溢在心地欢欣告诉母亲:杏花开了,春天来了,我们出去看看杏花、嗅嗅春的味道吧。
  可是看见母亲的瞬间,我停下了脚步,话到嘴边,咽进了肺腑。母亲说过,她害怕春天,尤其开满杏花的春天。
  春天是希望,杏香是希望。可是,那一树一树的粉白,一树一树的张扬,一树一树的春光,正是母亲心中的痛啊,不知何处可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