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山花染绿洲

——记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嵋屏和她的“家人们”

字数:2,414 2025年04月15日 版名:人物


  文/武国文符烨邦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文艺有好几个最高奖以花的名称命名,比如戏剧“梅花奖”、杂技“金菊奖”、曲艺“牡丹奖”、舞蹈“荷花奖”、电影“百花奖”等等,而民间文艺的“山花奖”最为贴切。她不与梅争春色,不与菊比淡雅,没有牡丹的艳丽,也不像荷花离不开池塘,只是热情质朴,漫山遍野美丽人间。
  在朔州,有一朵民间文艺之花格外引人注目,香远益清。她就是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嵋屏。
  神头河畔出芳华
  何以姹紫嫣红
  2021年11月26日,李嵋屏当选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用她自己的话说,希望和压力并存。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来是单打独干,最多是几个伙伴协作。为此,她带领协会成员深入研究,确定了发展20多个艺术门类、团结200多名分散在六区县的有才有艺人才的工作目标。通过学习专业艺术理论,分专业开展技能培训,走访名家,现场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协会会员的素质和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全市民间文艺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在市文联的支持下,协会组织多次采风,深入农村、工厂、学校课堂,徜徉田间地头,观察车间矿山,领略山川河流,在对生活的深入认识后,民间艺术家的视野更加开阔,创作空间更加广阔。
  在朔州各地的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中,人们总会看到民间艺术家们的身影,他们向大家传播着浓浓的家乡文化气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色彩。
  据统计,近三年来,协会组织交流、展销、创作艺术展示36场,参加市外交流、展览活动62次。各种作品和艺术的集中展示,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朔州文艺战线的一支劲旅。通过活动展示,朔州民间艺术作品被更多人发现,民间文艺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催得花开遍绿洲
  朔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间手工艺品种繁多,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如何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这是李嵋屏和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都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协会强化会员联络服务管理,从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深入生活采风、主题创作实践、成果展演展示、先进典型推介、书刊出版、文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加强对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民间文艺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协会市级会员人数已达240多人,其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加到33人,省级会员增加到13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人。山西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2个。2名会员加入山西省美术家协会。16人获评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
  朔州文旅资源丰富,协会还不断推动民间艺术走出家门,多项艺术项目多次出省展示,许多门类艺术产品已成为朔州旅游产品市场的主打产品。近三年来,协会举办了8场手工艺作品展览,展出1300多件作品,他们的优秀作品在全国、省、市各项赛事中频频获奖,在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增强艺术家的能动性和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协会利用《朔州艺术家》、《朔州民间文艺》微信公众平台、《朔州日报》《朔州日报》晚报版、《朔风》、《朔州艺术研究》等报刊,及时发表民间文学作品,提高会员知名度,结集出版《手艺的力量》《朔州艺术家》《匠心汇清流》等会员作品集,用艺术成果和奋斗经历感召带动手工艺爱好者,共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懈的努力如春风细雨催开漫山遍野的花儿。洪涛山下,桑干河畔,几十个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生机盎然,老艺术家老当益壮、精益求精,中青年骨干后来居上,勇攀高峰。
  山花馨香遍天涯
  朔州民间文艺鲜活生动,扎根在日常生活的沃土之中。按照艺术门类划分,涵盖了剪纸、木雕、根雕、蛋雕、葫芦雕刻、布艺、绳编、书画、瓷画、烙画、沙画、花鸟字、泥塑、面塑、冷兵器等多个领域。
  各门类如何把新时代美好生活艺术呈现,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内容、形式创新为出发点,通过仪式、装饰、饮食等产品载体,把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融入日常生活,包含节日节点等,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合,增强了技艺传承发展的后劲。
  利用好一个个重要节日和民俗,举办一场场民间文化盛宴。春节的门神、旺火,清明的寒燕儿,端午的五色线、香包、鸡符,中秋的瓜雕等,这些民俗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以工艺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进入千家万户。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传统旺火适应要求,走出环保路子。砖雕、木雕、石刻技艺走出工作室,受到市场青睐。刻印古朴庄重,典雅俊逸,受到书画家和收藏者喜爱。书画、摄影、创意设计、装饰、地毯制作等多种艺术创新形式,实现新的发展。香包香飘四海,专业合作社带动了百名妇女就业致富。剪纸艺术家为中小学生教授手工美术,并被北京、天津等地的教育机构聘请定期授课。铜鎏金摆件、器具和古文物仿制品,釉彩盘、窑变釉艺术瓷、刻瓷盘,风采各异,订单应接不暇。创新瓷画工作室,新品频出,门庭若市。艺术琉璃瓷产品金碧辉煌,被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文物古建项目大面积使用。面塑、泥塑技艺高超,造型精确优美,赢得了大量业务。根雕、木雕艺术同家具雕制结合起来,走出艺术实用型路子,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付出就有收获,在国、省各类艺术大赛中,朔州56件面塑、葫芦雕刻、剪纸、炕围画、木雕、艺术陶瓷作品入围、入展、获奖。在各类国、省博览展览会上,朔州312件工艺品一展风采。朔州葫芦雕刻、蛋雕技艺登上央视、省台,展现非遗魅力。沙画表演艺术、3D地板彩色沙画多次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艺术家应邀赴泰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23年9月8日,来自阿尔巴尼亚、南非、尼泊尔等1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来朔参访民间艺术展示,剪纸作品进入欧洲校园,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成为人们争相选购的佳品。
  好风凭借力,奋斗正当时。朔州民间文艺的发展前景广阔,艺术家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相信在李嵋屏和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烂漫山花必将把塞上绿洲装扮得更加美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