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
文章字数:965
山西日报评论员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要指示,为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明了着力方向。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定力、养成习惯,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山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越是闯关夺隘,越需淬炼作风。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以“增强定力、养成习惯”把稳思想之舵,凝聚实干力量;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八项规定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更是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实践标尺。“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在面对廉与腐、实与虚、俭与奢的价值观较量时,定力的丧失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错。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一点清油污白衣”的警醒,坚守初心使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以学促思、以改促行,牢牢把握“学查改”三个关键,通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定力”,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好作风是“养”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精简文件会议到规范公务接待,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每一次作风建设的突破都源于对“习惯成自然”的深刻把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坚持学习改造和长期实践磨砺的结果;不良作风难以根治,往往在于积习难改。整饬作风就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抓好习惯养成,包括“短实新”的文风、“干实事”的会风、“接地气”的话风等,都要真正化风成俗。
心中有定力,脚下有行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定力铸魂、习惯塑形,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自觉,我们就一定能够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之力,永葆清醒和坚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据《山西日报》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要指示,为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明了着力方向。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定力、养成习惯,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山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越是闯关夺隘,越需淬炼作风。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以“增强定力、养成习惯”把稳思想之舵,凝聚实干力量;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八项规定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更是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实践标尺。“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在面对廉与腐、实与虚、俭与奢的价值观较量时,定力的丧失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错。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一点清油污白衣”的警醒,坚守初心使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以学促思、以改促行,牢牢把握“学查改”三个关键,通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定力”,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好作风是“养”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精简文件会议到规范公务接待,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每一次作风建设的突破都源于对“习惯成自然”的深刻把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坚持学习改造和长期实践磨砺的结果;不良作风难以根治,往往在于积习难改。整饬作风就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抓好习惯养成,包括“短实新”的文风、“干实事”的会风、“接地气”的话风等,都要真正化风成俗。
心中有定力,脚下有行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定力铸魂、习惯塑形,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自觉,我们就一定能够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之力,永葆清醒和坚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