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扎实基础 针对训练 深度思考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指导
文章字数:1491
  在中考语文的备考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在扎实的知识巩固环节实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还要在针对性的应试训练中完成语文素养的深度积淀。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点复习建议。
  一、古诗词默写
  1、深入诗意探究,着重把握文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经典名句,不仅要强化背诵默写,更要深刻领悟其内涵,并规范书写,做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
  2、打破传统单一的记忆模式,从主题、思想感情、写作手法、意象以及哲理等多个角度,对诗词进行系统性整合,变机械记忆为深度理解。
  3、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迁移与推断,将诗词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精准地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场景中。
  4、关注诗词默写的新趋势,如以图解诗、以文解诗、以曲解诗、以用解诗等创新题型。
  二、现代文阅读
  在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三种关键的答题意识。
  1、语境意识,要始终牢记答案源自原文这一要点,切实做到“字不离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精准把握上下文语境,在原文中探寻答案的线索。
  2、规范意识,要秉持“一个题目对应一类题型”的理念,以及“一类题型遵循一种答题思路”的准则。
  3、厚度意识,这意味着答案不仅要条理清晰,更要有丰富的内容支撑。学会从多元的答题角度进行深度思考,使答案既有清晰的逻辑顺序,又具备充实的实质内容,从而展现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三、名著阅读
  1、多维度解析名著。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维度的深度剖析方法,系统且全面地把握名著的丰富内涵,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从情节脉络维度切入。我们可以绘制独特的“情节鱼骨图”,将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详细标注出来。以《西游记》为例,它的情节主线可以梳理为“大闹天宫——取经缘起——八十一难——功德圆满”,通过这样的梳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作者的叙事架构。
  其次,从人物维度进行深度挖掘。人物是名著的灵魂,构建人物关系网是洞悉人物性格与命运关联的关键。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小福子、刘四爷之间复杂的互动,生动地映射出当时底层人民在生活泥沼中的苦苦挣扎。分析这些人物关系,我们能深入洞察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命运的发展轨迹,感受那个时代对小人物的深刻影响。
  最后,从主题挖掘维度着力。我们要深入名著的内核,提炼出其核心主题,并将其与社会背景以及人性探讨关联起来。鲁迅的《朝花夕拾》以童年视角为切入点,书中既有对旧文化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往昔岁月的温情反思。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挖掘,我们能够突破文本的表面,触及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思想,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2、分层复习方案。阅读名著时,由于其内容丰富繁杂,我们需依据自身实际状况,明确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并匹配相应的阅读方法。
  在基础层级,重点在于掌握必考书目的核心情节、主要人物以及经典语句。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每天记住一本书中的三个关键情节和两句名言;也可以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强化记忆。
  进入提升层级,我们要深入剖析人物成长的脉络以及主题的多元性。一方面,可以对相似主题的作品展开横向比较,例如分析《简·爱》与《儒林外史》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挖掘其中的异同。另一方面,还能尝试撰写“人物小传”,以第一人称视角重新构建角色的心路历程,就像构思孔乙己的临终独白,借此深入洞察人物内心世界。
  在更高层级,是对名著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进行批判性解读。我们可以撰写“跨时代书评”,将当下热点与经典名著相结合重新评价,比如从“内卷”这一热门现象的角度,重新审视《范进中举》,挖掘出经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内涵。
  据《今晚报》作者: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