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4年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工作成效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章字数:1484
  本报讯(记者 赵福胜)5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2025年工作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市有133.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特困、低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纳入参保,职工、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5.1%和76.5%。基金运行平稳有序,累计结余46.57亿元,职工、居民分别可支付46个月和11个月。过去的一年,市医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始终在增强群众获得感上下功夫。坚持消除地域差异,提升风险共济能力,推动职工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实现了医保待遇和经办流程“六统一”的服务保障功能。在“就近购”服务上,始终坚持拓宽群众用药保障范围,将1186家定点医药机构纳入结算服务,267.93万人次享受红利1.99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93.63%。同时,新增特药定点机构6家,眼科类医院用药范围扩大至所有“双通道”眼科类药品,将“两病”供药延伸至全市所有二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健全生育保障机制,将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产检、医疗费和13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保障范围,7703人次享受待遇2151.23万元。二是始终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上下功夫。持续推进DIP付费改革扩面,将128家二级及以下有住院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改革范围,病种入组率达到96.67%,病例数覆盖率达到72.67%,基金覆盖率85.31%,患者次均费用降低316.33元。深入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让患者享受用药价格下降红利,组织全市15家医疗机构报量20批次,落实十九省联盟6个集采中选结果,完成国采5批次考核,累计采购2.22亿元。聚焦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经济负担,调整按床日付费方式,825名精神类重症患者享受待遇520.61万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始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通过简化手续、压缩时限、扩宽渠道,线上线下协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生育报销限10个工作日办结,14553名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实现免申即享,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职工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多个事项实现跨区域网上通办。持续转变作风、提升服务,开启“两定”机构准入网签新时代,实现医疗机构足不出户办好“医保事”,定点准入同比增幅62%。全面推行OCR智能审核系统,手工结算时间由每份30分钟以上缩至15分钟以下,参保人员报销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制定了特病单议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DIP付费不足的痛点问题,确保了医院愿接愿治、能接能治。四是始终在筑牢基金安全防线上下功夫。持续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基金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年现场检查1109家定点医药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检查处理率达到73.67%,追回基金及违约金3103.97万元,711家医药机构主动退回医保基金1061.99万元。五是始终在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成“智慧医保”便民服务平台,真正让医保服务“触手可及”。“刷脸办”破解群众“操作繁、跑腿累、密码忘”三大痛点,结算时间按下“快进键”,由10分钟压缩至3分钟以内,累计服务群众162.7万人次,结算金额2967.62万元;“刷脸验”从源头精准拦截非本人就医、超量开药等异常行为3287例,门诊统筹次均费用由83.35元降至63.09元,同比下降24.3%,有效遏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针对残疾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创新推出“炕上办”特色服务,146人次享受到“零跑腿”上门贴心服务;74371人次享受医生问诊、开方、医保结算一气呵成“零距离”诊间即时服务。
  发布会上,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还就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计划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我市在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面的具体举措以及参保群众医保待遇变化等方面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