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备考复习指导
文章字数:1524
中考日益临近,同学们应该如何做好化学的高效复习,同时要掌握哪些应考技巧呢?
一、注重基础,做好知识积累
化学课程设置了五大学习主题,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基础性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题学习中,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学们应掌握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例如试剂取用、加热、过滤、蒸发、测定溶液酸碱度等,熟知每种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等。
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对初中化学出现的典型物质的学习中,同学们应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氧气、二氧化碳、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明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常用的净水方法;知道溶液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知道金属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冶炼与金属腐蚀原理,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属回收的价值等。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这是我们在学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中形成的基本观念。这部分学习需要同学们能基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及物质的变化;能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用化学用语准确表示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物质(化学式)、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等;能认识Mr、Ar的含义及应用等。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同学们应知道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各物质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认识反应类型及简单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等。
3、“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核心知识是与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相关的物质及化学反应。同学们要认识体会化学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化学与生态保护、营养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升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1、在核心知识整合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将概念、物质等形成网络式关联。例如以物质分类为标准,梳理上述基础知识涉及的物质及其性质、变化,从而使零散的知识聚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2、发展分析性思维,重视归纳各个题型的解题规律。例如有一类“有机物不充分燃烧”的题型多次出现在考题中。在解题中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学们需要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的化学观念应用起来,明确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与生成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总质量相等,借助氢元素质量不变找出有机物与生成的水的质量关系,最后结合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3、通过重点实验体会蕴含的核心知识及其渗透的科学方法、实际应用价值。例如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我们既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又掌握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掌控燃烧与灭火并明确其原理,甚至拓展至可以控制燃料充分燃烧,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爆炸,具有安全意识及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掌握提分技巧
1、重视教材。教材综合使用正文、活动、栏目、图表等呈现核心知识。教材是中考命题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
2、对标中考练习规范答题,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切实做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呈现。
3、学习中积累的错题是同学们的宝贵材料,挖掘提分点,找出错误原因,对典型错误集中归纳梳理,纠正错误答题习惯或解题思路,强化落实。
据《今晚报》作者:夏德慧
一、注重基础,做好知识积累
化学课程设置了五大学习主题,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基础性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题学习中,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学们应掌握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例如试剂取用、加热、过滤、蒸发、测定溶液酸碱度等,熟知每种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等。
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对初中化学出现的典型物质的学习中,同学们应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氧气、二氧化碳、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明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常用的净水方法;知道溶液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知道金属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冶炼与金属腐蚀原理,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属回收的价值等。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这是我们在学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中形成的基本观念。这部分学习需要同学们能基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及物质的变化;能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用化学用语准确表示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物质(化学式)、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等;能认识Mr、Ar的含义及应用等。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同学们应知道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各物质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认识反应类型及简单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等。
3、“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核心知识是与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相关的物质及化学反应。同学们要认识体会化学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化学与生态保护、营养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升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1、在核心知识整合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将概念、物质等形成网络式关联。例如以物质分类为标准,梳理上述基础知识涉及的物质及其性质、变化,从而使零散的知识聚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2、发展分析性思维,重视归纳各个题型的解题规律。例如有一类“有机物不充分燃烧”的题型多次出现在考题中。在解题中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学们需要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的化学观念应用起来,明确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与生成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总质量相等,借助氢元素质量不变找出有机物与生成的水的质量关系,最后结合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3、通过重点实验体会蕴含的核心知识及其渗透的科学方法、实际应用价值。例如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我们既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又掌握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掌控燃烧与灭火并明确其原理,甚至拓展至可以控制燃料充分燃烧,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爆炸,具有安全意识及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掌握提分技巧
1、重视教材。教材综合使用正文、活动、栏目、图表等呈现核心知识。教材是中考命题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
2、对标中考练习规范答题,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切实做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呈现。
3、学习中积累的错题是同学们的宝贵材料,挖掘提分点,找出错误原因,对典型错误集中归纳梳理,纠正错误答题习惯或解题思路,强化落实。
据《今晚报》作者:夏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