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灯塔”
文章字数:1072
  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不少父母惊讶地发现:那个曾经无话不谈的小宝贝,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沉默寡言了,甚至做出很多叛逆的行为。其实,这正是孩子宣告“我已长大”的独特方式。这时,家长要做好孩子青春成长之路的“灯塔”。
  一、学习——消除对青春期的认知“阴霾”
  青春期,一个充满挑战与变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就像正在装修的房屋,情绪的开关异常敏感,而负责理智的前额叶尚未成熟。再加上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孩子要面对种种困扰,如痘痘的尴尬、变声期的自卑、对异性模糊的好感等。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在探索自我,甚至通过挑战父母来确认自我身份,如同雏鸟振翅欲飞一般。因此,在这段时期,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情绪起伏不定,时而愤怒,时而渴望关爱。这些青春期的阵痛,需要我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理解。
  二、理解——倾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青春期的孩子犹如身披硬刺的河豚,外表看似强硬,内心却极度脆弱。作为家长,可以翻开自己青春期的日记,回忆那些被父母误解的瞬间,从而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微表情、深沉的内心,甚至是发现他们的“兴趣密码”。
  用心观察,身体语言往往比言语更为真诚。孩子缩在角落发呆可能是寂寞的信号;频繁摔门可能是在呼救:“来看看我,听听我”;用“别管我”回怼父母实则接近于“我需要你”。正如小时候生病时推开药碗却期待妈妈的安慰,青春期的反抗背后,隐藏的是一句:“请以我想要的方式爱我”。
  用心感受,发现孩子微妙的情感波动。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次不经意的情绪波动,都可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当孩子不再对学校的琐事抱怨,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说了你们也不懂”。父母可以适时地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或散步时轻松地问:“最近班上有什么新鲜事吗?”这样引导孩子敞开心扉,从中发现他的真实需求。
  三、陪伴——努力成为孩子的“能量站”
  在青春期阶段,父母的角色从“教育者”转变为“陪伴者”,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支持。然而最贴心的陪伴,并非时刻不离,而是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只要你回头,我都在”。
  用心陪伴,开展亲子活动。可以通过每周的户外运动、每天临睡前的夜聊时光、家庭游戏或是一起做饭,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这些简单而温馨的时光,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他们面对外界风雨时坚强的后盾。
  用心陪伴,做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瓶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当孩子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可以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避风港”,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据《今晚报》作者:于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