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守初心
文章字数:2255



文/高志文 池晓颖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煤平朔集团地质测量公司测量队长兼测量党支部书记葛山峰赴京参加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葛山峰诚恳地表示。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矿山一线,兢兢业业做好矿山测量、工程测量、边坡监测与数据分析、开采沉陷监测研究、煤矿地测信息化等工作,负责的矿区测图面积累计达4300多平方公里。他技艺精湛,解决了生产测绘、边坡监测、基础测绘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了无人机航测应用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和“五小”成果突出,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中国中煤技术能手、中国中煤优秀共产党员……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的有力见证。荣耀背后离不开千锤百炼的磨砺与坚守,还有历经磨炼始终不变的初心。
扎根一线 苦干实干磨炼精湛技艺
葛山峰言谈温文尔雅,可是干活儿却雷厉风行,只要工作需要他,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为人随和亲切,可在技术上却“斤斤计较”,经常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查阅大量资料。生活中,他随性自然,可是面对工作,却总是精益求精。
露天矿的测量工作,堪称煤矿生产的“千里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葛山峰,青春洋溢、满怀希望,来到了平朔集团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矿山测量工。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地质测量环境,他清醒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工作的职责。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主动学习最新的测量技术,翻阅大量有关煤矿测量的技术书籍,经常带着疑问主动深入矿坑,四处观察,了解露天煤矿的作业环境、生产流程和测量情况,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测量工作确实是一项艰苦的任务。测量人员经常需要在矿坑现场采集数据,面对风吹日晒,工作强度大且环境恶劣。露天煤矿的地形随着生产的进行不断变化,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然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葛山峰始终冲在第一线。一天工作下来,他的耳朵和眼睛里满是煤灰。他回忆道,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第一次和同事们深入矿区工作。为了完成基础控制网的建设,他们扛着近一百斤的水泥桩,在荆棘密布的陡坡上艰难前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责任、团队和奉献的真正含义。
勤于实践 精益求精展现工匠精神
“没有测量,开采寸步难行,稍有差错,就会对矿山生产建设造成致命的影响。地质测量作为先头部队,在煤炭开采前,要预先进行开采位置标定、剥离量验收、排土场测量等各道作业工序。只有地测工作做得精准,后续开采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误。”葛山峰解释道。
一线,是最好的练兵场、最快的磨刀石。“往右1公分,前进5毫米……”在测量现场,葛山峰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测量放样。他知道,每1毫米的精进都离不开脚底的水泡和背后的汗水,最关键的是要无限接近零误差。
为了保障数据的精准度,他始终秉持“精心、精工、精品”理念,严格遵循测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每一个测量环节都进行反复校核,绝不放过任何潜在的误差,全力以赴保证数据的科学精准。遇到不满意的数据,葛山峰总是不厌其烦地调整、复测,日复一日,心无旁骛。任凛冽的寒风刮过脸颊,任夏日的荆棘划破肌肤,他都小心翼翼擦拭显示屏上的尘土,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
在一次测量中,身为队长的葛山峰凭借多年的经验,察觉到一个难以发现的异常数据。尽管这个异常对整体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他毅然决定要求全体队员重新测量。经过多次反复校核,最终确定了精确的数据。这种对数据精准度“较真儿”的态度,正彰显了他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团队为笔 创新为墨谱写奋进长歌
众力并则万钧举。“这份荣誉的取得是组织的信任和团队的托举。”葛山峰在平朔集团劳模座谈会上谈道。
“虽然我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葛山峰眼神坚定、语言朴实,却流露出了真挚的感恩之情。40多年来,平朔集团通过多种途径为职工提升技能搭建平台,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软环境”的同时,不断夯实技术、资金、投入等“硬支撑”。正是因为平朔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企业职工成长成才的空间更加广阔,让更多的“实干家”奋发有为。
2019年,平朔集团引进无人机航测技术。面对这一新的测绘方式,葛山峰和团队从零开始学习,经过长达为期4个多月的实验期,终于摸索出了最优航飞路线、飞行高度。原来需要3天的测量工作,如今使用无人机仅需要2个小时。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测量成本,每年节省费用约500万元,还保障了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更进一步推动了露天矿生产测绘工作从过去平面二维向三维立体转变,进入测量“大数据”时代。该项技术属国内露天矿首次系统性应用,测绘工作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了70%,提高了像控点测量精度。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全国其他测区,还推动了《露天矿无人机航测技术》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边坡监测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版)》,为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源于厚积薄发。多年来,葛山峰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五小”创新成果也熠熠生辉。他先后开展了20余项创新项目,提交了20余项“五小”科技成果,获得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并发表了多篇技术论文。
“荣誉就像圆形跑道,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优异的成绩代表过去,我们应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永葆前进的动力。”面对荣誉,葛山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