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乡愁的“端午香”
文章字数:1462
“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踏进五月的门槛,那种熟悉而又复杂的端午香味,便从童年的记忆中缓缓飘来,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我的家乡在一望无际的宛东大平原上。端午节吃粽子,是民间最为普遍的习俗。小小的米粒和碧绿光滑的苇叶经过母亲的一双巧手,竟变戏法似地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有三角的、有四角的,还有圆形的。母亲说,不论什么形状的,只有把粽子绑严实了、不会漏米了,才能完整保留粽子的原始香味。一锅锅粽子,寄托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的米、红的枣、绿的叶,象征着一年生活的平安、富贵、吉祥和好运气。每年临近端午节,村里村外的空气里飘荡着诱人的粽香,弥漫着浓浓的邻里情。
“五月南风添新柳,家家柴扉插青苗。”这青苗就是艾蒿。古人把五月五日视为毒月恶日,每当此时,人们就在门前悬挂艾蒿。艾蒿不仅有驱虫的功效,还承载着人们避邪消灾、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妇女和孩童都要佩戴用彩色布料缝制的香囊,以避汗味和蚊虫叮咬。小的如鸡心,大的似海碗,香囊里面装有各种香草,其中艾草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隔着层布,仍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香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更寄托着对亲人的深情厚爱。
故乡的端午节还有吃煮鸡蛋、煮大蒜的风俗。常听老辈人说,这一天吃了鸡蛋不腰疼;也有老人讲,取煮熟的鸡蛋在小孩的肚子上来回滚动几下,可祛除肚子痛,说法不一而足。清晰地记得,儿时端午节的早餐,必不可少的是鸡蛋和大蒜。到了这天,母亲早早起床,打扫干净庭院,把腌制好的鸡蛋和新鲜鸡蛋洗刷干净,再将菜地刚挖出的大蒜头准备三四十个。多数情况是鸡蛋和蒜头一同放进柴火锅里,用微火慢炖十几分钟即可。母亲把一大盆煮好的鸡蛋和蒜头端到饭桌上,只见切开的咸鸡蛋渗出金灿灿的油,馋得我和哥哥直流口水。端午节,正赶上中原地区的麦收时节,故乡人忙于收割、晾晒和点种,大人们三下五除二地吃饱后,就下地干农活去了。我和三五个小伙伴就会聚到一起,相互炫耀吹嘘,比比看谁早上吃的鸡蛋多、大蒜多。
还有一个独特的端午习俗最能勾起我的乡愁,故乡人总会在端午节用特制的香水洗脸。记得儿时,我和小伙伴们要赶在端午节头一天的下午,为家人准备好制作香水的原料。我们一帮孩子在村里村外四处乱窜——去红卫家采些梨树叶,铁蛋家捋点枣树叶,秋菊家掰几片柿树叶,青松家拽几枝柳树条,海涛家拧几朵火红的石榴花,黑强他奶家拾掇一把桑树叶,再到村外的沟渠旁薅一把艾草。最难找的是核桃叶,当时村里还没有核桃树,我们就溜进邻村偷偷地鼓捣一些回来,艾叶和核桃叶是制作香水的必备品。端午前的这天下午,手脚麻利的就爬树,不会爬树的就拿铁钩子来钩,整个村子被我们一群小毛孩搅和得热闹非凡、“鸡犬不宁”。对此,大人们却从不怪罪,有时还会乐此不疲地给我们打下手,顺带找回一些他们儿时的记忆。天黑之后,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花木叶子放进家中洗衣盆或者大水桶里,倒满清水。此刻,端午“香水”就算大功告成了。端午节的清晨,屋内屋外到处洋溢着浓浓的香味,拿水瓢舀出一点,用手慢慢地捧起来,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很快便感到浑身舒爽,如痴如醉。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身处异乡的我,总会在每年的端午节备好一盆这样的香水来洗漱。虽无故园的香水那样地道、那般浓郁,但总能刺激到我敏感的神经,抚慰我积藏已久的乡愁。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那掺杂着浓浓粽香、蛋香、蒜香、艾香和泥土气息的端午节,悠悠地萦绕在长长的岁月里,寄托着勤劳勇敢、淳朴智慧的故乡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园的依恋,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别样风情。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我的家乡在一望无际的宛东大平原上。端午节吃粽子,是民间最为普遍的习俗。小小的米粒和碧绿光滑的苇叶经过母亲的一双巧手,竟变戏法似地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有三角的、有四角的,还有圆形的。母亲说,不论什么形状的,只有把粽子绑严实了、不会漏米了,才能完整保留粽子的原始香味。一锅锅粽子,寄托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的米、红的枣、绿的叶,象征着一年生活的平安、富贵、吉祥和好运气。每年临近端午节,村里村外的空气里飘荡着诱人的粽香,弥漫着浓浓的邻里情。
“五月南风添新柳,家家柴扉插青苗。”这青苗就是艾蒿。古人把五月五日视为毒月恶日,每当此时,人们就在门前悬挂艾蒿。艾蒿不仅有驱虫的功效,还承载着人们避邪消灾、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妇女和孩童都要佩戴用彩色布料缝制的香囊,以避汗味和蚊虫叮咬。小的如鸡心,大的似海碗,香囊里面装有各种香草,其中艾草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隔着层布,仍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香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更寄托着对亲人的深情厚爱。
故乡的端午节还有吃煮鸡蛋、煮大蒜的风俗。常听老辈人说,这一天吃了鸡蛋不腰疼;也有老人讲,取煮熟的鸡蛋在小孩的肚子上来回滚动几下,可祛除肚子痛,说法不一而足。清晰地记得,儿时端午节的早餐,必不可少的是鸡蛋和大蒜。到了这天,母亲早早起床,打扫干净庭院,把腌制好的鸡蛋和新鲜鸡蛋洗刷干净,再将菜地刚挖出的大蒜头准备三四十个。多数情况是鸡蛋和蒜头一同放进柴火锅里,用微火慢炖十几分钟即可。母亲把一大盆煮好的鸡蛋和蒜头端到饭桌上,只见切开的咸鸡蛋渗出金灿灿的油,馋得我和哥哥直流口水。端午节,正赶上中原地区的麦收时节,故乡人忙于收割、晾晒和点种,大人们三下五除二地吃饱后,就下地干农活去了。我和三五个小伙伴就会聚到一起,相互炫耀吹嘘,比比看谁早上吃的鸡蛋多、大蒜多。
还有一个独特的端午习俗最能勾起我的乡愁,故乡人总会在端午节用特制的香水洗脸。记得儿时,我和小伙伴们要赶在端午节头一天的下午,为家人准备好制作香水的原料。我们一帮孩子在村里村外四处乱窜——去红卫家采些梨树叶,铁蛋家捋点枣树叶,秋菊家掰几片柿树叶,青松家拽几枝柳树条,海涛家拧几朵火红的石榴花,黑强他奶家拾掇一把桑树叶,再到村外的沟渠旁薅一把艾草。最难找的是核桃叶,当时村里还没有核桃树,我们就溜进邻村偷偷地鼓捣一些回来,艾叶和核桃叶是制作香水的必备品。端午前的这天下午,手脚麻利的就爬树,不会爬树的就拿铁钩子来钩,整个村子被我们一群小毛孩搅和得热闹非凡、“鸡犬不宁”。对此,大人们却从不怪罪,有时还会乐此不疲地给我们打下手,顺带找回一些他们儿时的记忆。天黑之后,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花木叶子放进家中洗衣盆或者大水桶里,倒满清水。此刻,端午“香水”就算大功告成了。端午节的清晨,屋内屋外到处洋溢着浓浓的香味,拿水瓢舀出一点,用手慢慢地捧起来,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很快便感到浑身舒爽,如痴如醉。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身处异乡的我,总会在每年的端午节备好一盆这样的香水来洗漱。虽无故园的香水那样地道、那般浓郁,但总能刺激到我敏感的神经,抚慰我积藏已久的乡愁。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那掺杂着浓浓粽香、蛋香、蒜香、艾香和泥土气息的端午节,悠悠地萦绕在长长的岁月里,寄托着勤劳勇敢、淳朴智慧的故乡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园的依恋,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