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收藏路上的光与影
——记现代文物收藏家樊建军
文章字数:2938


  文/李丽芳符烨邦
  在晋西北边陲的右玉县,在县城最繁华的十字街头,在街头的东北角,一栋没有任何特点的水泥建筑里,蕴藏着一处让人叹为观止的“红色文化收藏室”。素有“中国样板戏收藏第一人”之称、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建军先生,就是这里的主人。跟随着他的引领,我们参观了他的红色文化收藏室。
  童年的百宝箱
  樊建军就出生在边墙下,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最热衷的是沿着边墙“翻山越岭”相互追逐嬉戏,或者在边墙下用瓦块、石头玩“打岗”的游戏……樊建军有个特殊的爱好,每当捡到年代久远的陶片、瓷片、瓦片,甚至一块被风化剥蚀的骸骨,他都会不自觉地反复摩挲、端详,揣度它的来龙去脉……他把这些古物件都收藏在家里,日积月累,“宝贝”越来越多。
  樊建军的四叔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从前线带回一只弹痕累累的军用木箱,见樊建军喜欢得不得了,便送给了他。自从有了这个“百宝箱”,樊建军收藏古玩的信心更足了,走到哪里,就捡到哪里。锈蚀的铜钱,残缺的灯盏,脱漆的像章……这些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东西,都成了樊建军收藏的宝贝。
  文化员的使命
  1983年,樊建军担任右玉县李达窑乡文化员一职。因工作需要,他经常下乡在村里吃派饭。有一次,他发现吃派饭的那户人家,竟然用胶木唱片当菜盘盖子,他心疼得不得了。
  晋北许多地方,都是革命老区,右玉老百姓家中大都留存着一些历史文物,尤其是近代和现代的红色文物,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只是当地的老百姓,往往认识不到文物的重要性。
  1986年7月,雁北地区举行文化员转正考试。多年的基层文化员经历为樊建军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正式文化员。樊建军暗暗告诫自己,以后更应该肩负起收集和保存革命历史文物的责任与使命。从此,他开始细心留意起身边的红色文物,并尽可能地用微薄的工资将它们收购回来、收藏起来。
  低谷期的精神支柱
  1994年秋天,樊建军白天忙于工程图纸设计,晚上还要协调劳力调动,一连数月没日没夜地忙乎,结果把身体累垮了。第二年春天,他在太原做了心脏病手术。整整一年,樊建军在休假养病。突然闲下来,樊建军觉得无所适从,身体虚弱到极点,心情也郁闷到极点。
  这时候,那些深藏不露的“红色藏品”,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把藏品一样样拿出来,用心研究,玩味良久。有时还给前来探病的亲朋好友讲述每一件藏品的来历和价值。1996年,樊建军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因为身体的原因,组织上把他调回县城工作。
  不管樊建军后来工作怎样变动,红色收藏的爱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
  藏途中的星火相逢
  樊建军的妻子张月清在县城开了一家印刷部。而让张月清头疼不已的是,随着印刷生意的日渐兴隆,樊建军的收藏瘾也与日俱增,甚至影响到印刷部的正常运营。
  在成都一个红色藏品拍卖会上,为了一本蒙文版的小人书《红灯记》的样本孤版,樊建军不惜与红藏爱好者们争得爆起粗口,最终以15800元的“天价”收入囊中;为了一枚纯手工打造的伟人像章,他让全家人节衣缩食好几个月,最终以15000元的高价购得。有一年,在西安的红藏会上,为买下几件藏品,他竟然花光所有的盘缠,最后是在一位热心肠藏友的帮助下,他才得以回到右玉。
  2013年,樊建军经朋友引荐认识了一位包头的房地产开发商。当时,开发商手上有一幅《热烈欢呼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巨幅宣传画样稿。凭着多年的收藏经验,樊建军一眼就断定这是一个孤本,而且没有发行过。当下,就和开发商谈判。开发商虽不是专业的红藏者,但也深知这幅画背后潜藏的价值,压根就不想卖。此后五年间,樊建军经常顺道或专程去拜访这位开发商。直到2018年冬天,终于被樊建军的诚意打动了,同意以5万元价格将画易手。事后,樊建军颇有感触地说:“人家要的不多,又不缺钱,纯粹是给我面子。”
  在红色收藏这条路上,樊建军还认识了界内许多良师益友,他的朋友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尤其是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四川、山东、湖北、湖南这些省市,都是他常去的地方,都有他难忘的知交。
  樊建川,曾担任四川宜宾市常务副市长,祖籍山西兴县,比樊建军年长5岁。二人相见恨晚,樊建川经常邀请樊建军去四川参加红藏会,樊建军也邀请樊建川常来右玉走走。两人之间的友谊在中国红藏界内广为流传。
  样板戏的红色情怀
  在收藏领域里,相关红色收藏品的外延很广,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留存后世的物品,同时也包括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定器物。这些物品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而且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情感寄托与表述,存世量稀少,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文化蕴含。樊建军就以样板戏之全之多而著称于收藏界。
  样板戏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的总称,其产生和发展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樊建军看来,今天的青年人比较陌生“样板戏”这个名词,但对于他们那一茬60岁以上的人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不论从艺术角度或是历史角度来看,样板戏活跃的时间虽不是很长,但其文化价值却不容置喙。首先是题材新颖,摈弃了传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模式,以戏剧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样板戏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现代京剧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京剧和芭蕾舞剧的大普及、大繁荣。
  在右卫城的北城门处,有一个院落叫右卫艺术粮仓,这里是全国50多家美术高校的写生基地,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全国油画、水彩、摄影等写生及展览活动。在院内众多展厅中,其中有一间别出心裁的“红色房间”,里边的书架上陈列着《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红色革命书籍,与之并排摆放着的,还有《右玉县志》《右玉红色往事》……一架老式电影放映机“嘎吱嘎吱”转动着,将电影画面投映到雪白的墙上,《红灯记》中李玉和、铁梅正在对唱……所有走进“红色房间”的人,无不被这种渐行渐远的艺术形式深深震撼,凝神驻足,肃然起敬。
  周末不忙的时候,樊建军总会从县城赶往右卫艺术粮仓,静守在他所营造的“红色房间”里,为画家、游客做义务讲解。在他的讲解下,那些进入“红色房间”的人,恍然明白,右玉不仅是“右玉精神”的发祥地,而且也是红色革命老区。
  初心的力量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樊建军就开始收藏红色文化系列——现代文物,如今40年过去了,他共收藏伟人像章两万多枚,各类宣传画两千多幅,样板戏系列藏品一万多件,缝纫机164个种类。火柴盒、香烟盒成套汇编,红色书籍完整成册,小到样板戏邮票,大到巨幅样板戏宣传画,樊建军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列珍藏,很多是屈指可数的孤品。他甚至把一些经典香烟盒的初稿设计图纸与方案大费周折地收罗到手……他的藏品受到国家收藏家协会的重视,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各地的红藏展览及论坛。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席董中朝在观摩他的藏室后感慨道:“我作为一个专业收藏者,竟然远远不及你这业余的。”
  2024年,樊建军投资500万元在右玉县委对面的大礼堂旧址建起了“右玉红色记忆馆”,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目前正在逐步完善细节装潢和规划布展,预计在今年“七·一”正式开馆,届时公益开放。
  随着红色记忆馆的落成,樊建军的脑海里又萦绕着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将来要建一座红色旅游博物馆,把所有的红色藏品分门别类陈列进去。他还想围绕“绿色+红色”,继续做大做强右玉“旅游+培训”“旅游+研学”品牌文章,把右玉绿色壮举和红色事迹以雕塑群的形式矗立在红色旅游博物馆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