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字数:1425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坚守全市608.3348万亩耕地红线,“四轮”矿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采取科学规划引领、完善监测体系、严守耕地红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规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省政府批复;已完成64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
强化节约集约做好用地保障。建立健全“增存挂钩”机制,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2025年度共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1475亩,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698亩,有力保障了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县(市、区)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坚守全市608.3348万亩耕地红线,对全市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坚持“以补定占”,对建设项目占用补充耕地严格审核。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制定出台《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市本级发证的采矿权出让。“四轮”矿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全面落实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强化矿业权人监督管理。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闭煤矿剩余资源及关闭煤矿周边边角夹缝煤炭资源普查评价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依托“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和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区。截至2024年底全市林草面积753.2万亩,林草覆盖率47%。建设了集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监测、卫片辅助核查等多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全时域实时监测各类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开展全市森林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加强巡查排查和预报预警,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引起的事故。
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按时保质完成了全年自然资源部下发土地矿产卫片图斑的核查、填报、审核工作。常态化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了各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深入推进“三区”治理,山西朔州国家“三北”工程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已全部完工,市级初验工作已完成,并申请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终验工作。
加快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通过市场运行和政府协调两种途径的合理配合,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各县(市、区)和各国有林管理单位林长制体系已经建立,市、县、乡、村和国有林单位共设置林长2538名。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和调度,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台《朔州市企业投资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区域评价实施细则》,凡落地区域评估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均可享受压覆矿产资源“零审批”。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目标。
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省政府批复;已完成64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
强化节约集约做好用地保障。建立健全“增存挂钩”机制,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2025年度共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1475亩,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698亩,有力保障了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县(市、区)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坚守全市608.3348万亩耕地红线,对全市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坚持“以补定占”,对建设项目占用补充耕地严格审核。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制定出台《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市本级发证的采矿权出让。“四轮”矿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全面落实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强化矿业权人监督管理。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闭煤矿剩余资源及关闭煤矿周边边角夹缝煤炭资源普查评价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依托“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和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区。截至2024年底全市林草面积753.2万亩,林草覆盖率47%。建设了集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监测、卫片辅助核查等多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全时域实时监测各类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开展全市森林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加强巡查排查和预报预警,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引起的事故。
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按时保质完成了全年自然资源部下发土地矿产卫片图斑的核查、填报、审核工作。常态化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了各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深入推进“三区”治理,山西朔州国家“三北”工程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已全部完工,市级初验工作已完成,并申请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终验工作。
加快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通过市场运行和政府协调两种途径的合理配合,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各县(市、区)和各国有林管理单位林长制体系已经建立,市、县、乡、村和国有林单位共设置林长2538名。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和调度,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台《朔州市企业投资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区域评价实施细则》,凡落地区域评估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均可享受压覆矿产资源“零审批”。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