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市发改委
引政务诚信“活水”润营商环境“沃土”
文章字数:981
  本报讯(记者 刘磊 李妍 闫红祥)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激活经济活力的重要突破口。市发改委紧扣主责,以信用建设为抓手,多举措释放信用红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我市2025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在市喷泉广场启动。市发改委现场设台,通过发放资料、解答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非法集资的套路及危害,并重点警示此类行为对个人信用的不良影响。市民巩女士说:“如果失信,以后对坐飞机、坐高铁、贷款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信用。”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发改委立足全局、精准施策,全力构建覆盖广泛、应用多元、奖惩分明的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能。一是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务诚信评价,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融资、涉企收费等领域出现失信行为的,依法依规纳入失信行为,进一步提升政府诚信建设的自律水平;二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今年以来共归集信用信息5万多条,累计归集2000多万条;三是高效完成信用修复。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对完成修复的信用主体,及时移出相关失信名单,依法依规解除其失信惩戒措施。今年以来,共完成33条,累计完成230多条;四是推动信用报告深度应用。推动信用报告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商引资、资质审核等公共管理领域充分使用信用报告,鼓励在招投标、融资授信、商业往来等市场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报告。
  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意义重大,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协同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信用生态格局。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一是狠抓政务失信行为。充分运用好拖欠企业账款领域等监管机制,配合好有关部门做好清欠工作,全面健全政务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将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加大信息的归集力度。坚持信用信息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归集各领域的信用信息;三是高效办成信用修复。建立信用修复专人负责制,用3个工作日完成信用修复的受理审核、审查,让信用修复在网上全程办理,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让企业享受信用修复“零跑腿”;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诚信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五是强化信用承诺及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力度。对接有关部门,将查询守信激励名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嵌入到政务服务工作流程,依法依规落实信用惩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