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鲁区白堂乡:
基础设施“强筋骨” 文明实践“添活力”
文章字数:961
  本报讯(记者 罗文平 张小菊李子宣)在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的征程中,平鲁区白堂乡将优化基层治理效能作为核心抓手,按照“有阵地、有机制、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总要求,深耕理论宣讲、产业振兴、扶贫帮困等重点领域,扎实落实政策要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思想动能。
  走进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一栋栋独门独院的两层楼房鳞次栉比,尽显现代乡村风貌。崭新的文体中心已投入使用,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初具规模。竣工后,将形成“空间共享、功能互补”的服务闭环,成为理论政策落地生根、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的重要场所,共同构筑起西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阵地。
  据介绍,近年来,西易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去年,该村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图书馆、健身房、羽毛球场、篮球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学到知识、乐享生活,有效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治理要兼顾“硬件”与“软件”,既要持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白堂乡紧扣党建引领,大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服务站、文体活动室等文明实践基地,形成“一所十六站一教学基地”的文明实践阵地布局,组建“传薪火”“梦之声”等8支文明实践特色主题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模式成为提升乡域文明指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村民生活幸福感的强大引擎。
  白堂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刘金宗说:“我们开展助农直播带货,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围绕着一老一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看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定期为他们做一些志愿服务。”目前,全乡共有固定志愿者326人,全乡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98%以上,涉及理论政策、移风易俗、生态环保、扶贫帮困等多个领域,受益群众3000余人。
  从文体惠民凝聚民心,到多元志愿服务协同发力,白堂乡以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用志愿服务滋养乡风文明。如今的白堂乡,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下一步,白堂乡将集中开展公共设施提升、清洁村庄行动、星级文明户评选等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把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