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闲话推销
●赵金龙
文章字数:1061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被推销的对象,都会经历过被推销者不厌其烦骚扰的经历。作为顾客,我心中理想的推销,应该是一场基于尊重与理解的“双向奔赴”。
  真诚是必杀技,套路只会伤人心。记得去年在某汽车城遇到的销售小刘,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在沙发区徘徊,他没有立刻冲上来,而是递来一张产品手册:“您慢慢看,有任何问题随时叫我。”当我询问油耗、安全性、操控等问题时,他没有急于推销,而是仔细对比不同型号的优缺点,结合车主的需求,耐心地讲解,帮助顾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型,这种像朋友般的沟通,让我感受到被尊重而非被攻略。最让人反感的是那些“表演型”推销:刚加微信就发来十几条语音,字里行间都是“限时优惠”“最后库存”;明明不需要某件商品,却被反复强调“买了就是赚了”。曾经被所谓“免费礼品”吸引到店,却发现需要听完两小时讲座才能领取,这种被套路的感觉就像吞了只苍蝇。顾客其实很敏锐,比起花哨的话语,我们更在意对方是否真正站在我们的需求上思考。
  尊重边界感,比“过度热情”更高级。前半年我接到无数次家装的推销电话,至今让我心有余悸。第一次接听时,对方详细记录了我的户型、理想的装修风格,第二天就发来定制方案,原本觉得挺专业。但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三两天一个电话,甚至休息日中午晚上还打电话,让我不得不直接拉黑。这种“信息轰炸”式的推销,本质上是对顾客私人空间的侵犯。真正聪明的销售懂得“留白”。我们需要的不是24小时在线的热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关心。
  售后服务,才是推销的“下半场”。去年在某家电品牌购买空调后,安装师傅随口说了句“有问题随时打售后电话”,本以为只是客套话。没想到一周后接到客服电话,询问使用感受并提醒首次清洗时间;几个月后收到沙尘暴预警信息,附带空调外机加固指南。这些细节让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在意的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长期的信任。顾客真正需要的售后服务,不是机械的流程,而是解决问题的诚意。当推销的终点不是付款,而是“让顾客用得安心”时,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专业比套路更有力量。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老板老李,从来不会大声叫卖,但生意总是最红火。秘诀在于他的“专业度”:知道我喜欢酸甜口感的水果,每次都会预留刚到的晴王葡萄;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会推荐无籽的巨峰;甚至能根据节气推荐应季水果:“最近天干,试试润肺的秋月梨,比进口车厘子更适合您。”这种基于专业的推荐,让顾客感受到被理解而非被推销。
  真正的推销艺术,应该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在顾客需要时及时出现,用真诚打破隔阂;在顾客犹豫时耐心倾听,用专业化解疑虑;在成交之后持续关注,用服务延续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