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
90道工序锻造一张“朔州名片”
文章字数:901
  本报讯(记者 刘磊 李研 陈萍 通讯员 丰佳丽)在千年瓷文化传承的脉络中,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凭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将骨质瓷白瓷打造成走向世界的“朔州名片”,书写着新时代的匠心传奇。
  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高档日用瓷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两条年产5000万件高档骨质瓷生产线和高压注浆生产线,已研发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配套化生产格局。
  记者来到该公司,一件件骨质瓷白瓷外观素净但工艺非凡。它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优良品质,成为市场的宠儿,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其中1500万元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海外市场,是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该公司销售经理贺强介绍:“作为国内骨质瓷白瓷生产企业,日产量为6.5万件,年产量为2100万件,内销主要销售到唐山、景德镇、潮州等重要的陶瓷销售市场,并和国内一些大型超市有直接业务往来,外销主要销售到澳大利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市日用陶瓷出口额度最多的企业。”
  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熟练操作着设备,一件件精美的骨质瓷白瓷产品走下生产线。这些备受市场认可的骨瓷产品,究竟有何奥秘?
  该公司烧成车间主任丰必成给出了答案:“和普通的瓷器相比,骨瓷‘金贵’就是藏在工序里。原料上,它得加入42%的优质牛骨粉,泥料还要在恒温环境静置3至5天陈腐发酵;烧制环节更是讲究,普通瓷器一次烧成,骨瓷却要经历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两道火的淬炼,每次都要把温度拿捏得丝毫不差。正是这些多出来的‘讲究’,让骨瓷不仅比普通瓷器硬度高,还炼就了‘薄如纸、明如镜’的通透感。”
  一件精美的骨质瓷白瓷从原料到成品,需要历经90多道严苛工序。从塑形定坯的成型工序,到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淬炼;从细致入微的素选、釉选环节,再到均匀上釉的施釉工艺,每一道流程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釉选时,工作人员要给陶瓷做一个“全身检查”。首先检查口沿是否有涩边、开裂,然后检查产品正反面是否有落脏、釉泡、黑点,不达标的绝不能“过关”。
  正是这样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该公司经中国质量认证监督委员会、全国品牌认证联盟评定,入选“中国著名品牌”重点推广名单,日用陶瓷出口规模稳居我市首位。